蕭博士中英文養成背景極為特殊,小學一三五年級在臺灣,小學二四六年級在美國,國中在臺,高中在美,臺大外文系轉學考榜首,師大翻譯所口譯組榜首,中英文皆為母語,托福滿分,並曾任陳前總統口譯。
蕭博士在學術上專研莎翁,卻對臺灣基礎美語教育情有獨鍾,早從臺大外文系二年級開始,便研發獨步全球,針對華人學習的「雙母語教學系統」,並在社會各個角落推廣,包括七年的教育廣播電臺節目,四年偏鄉小學的美語教學,以及上萬場的演講、課程、師資訓練,迄今已為臺灣美語教改的理想,奮鬥了二十五年。
「 我從不幫孩子補習。孩子不是鍋子;孩子不是襪子;孩子不是臭氧層。沒有破,補什麼? 」
「我只幫孩子補拙。天道酬勤,勤能補拙。跟我學美語,就勤勞一點,練習發音。跟我學英文,就勤勞一點,默寫經典。跟我學西方文化,就勤勞一點,多看美劇多聽名曲多讀詩集。」
每週一到週六,蕭博士都跟學生們在教室廝混:他們年齡,從六歲到大四;他們笑容,從怒綻到克制。蕭博士期望「雙母語教學法」能夠讓臺灣的大孩子們小孩子們,英文口音純正,並且蘊含西方文化墨水,不只溝通無礙,而且相談甚歡,止於至善。
蕭博士的理念:用母語學美語,用已知學未知,先學語後學文。
美國人0歲就開始「學英文」;但全美國社會都乖乖地、按部就班、尊重生命學習語言的本能,先練6年美語「聲音」;因此,美國孩子到了七歲讀小一的時候,「美語聽說能力」,遠勝「英文讀寫能力」;然後,依靠著前六年打下的深厚基礎,開始學習英文超簡單的讀寫,開始囤積西方文化墨水,開始一輩子的人文素養之旅。
語 → 文 → 文化
這是學習母語,更是學習外語的次第。
我們臺灣的孩子,從小一就開始學英文了!在世界的舞台上,並沒有輸在起跑點,只是跑錯邊。學英文的臺美時差,整整六年。我們明明可以好好利用六年的小學歲月,對症下藥,甚至醫於未病,根治我們大人,當年從國一才開始學英文的兩大弊病:
弊病一. 嘴上的發音不夠扎實
弊病二. 肚裡的墨水不夠充實
「英文」最後能學到多高,取決於「美語」最初蹲了多久。美國小孩蹲六年,我們呢?這個觀念,我們臺灣,暫時還沒有。因此我們的美語聽說能力,目前還是遠遜於英文讀寫能力。這個不爭的事實,不是任何外籍老師,全美語學校,進口美國小學教材,任何雙語政策,能夠扭轉的。要讓美語聽說能力迎頭趕上,關鍵在於英文學習的次第。蕭博士把語,文,文化三大步驟整合為「雙母語小學殿」的六階段課程,獻給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