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enu_0 { margin-left:0px; text-align:left; line-height:135%; }
.TreeMenu_0 a { padding-left:4px; color: #5E5E5E; display:block; }
.TreeMenu_0 a:hover { color:#000000; }
.TreeNode_1 { padding-left:0px; }
.TreeNode_2 { padding-left:0px; }
.TreeNode_3 { padding-left:15px; }
.TreeNode_4 { padding-left:30px; }
.TreeNode_5 { padding-left:45px; }
.TreeNode_6 { padding-left:60px; }
.TreeNode_7 { padding-left:75px; }
.TreeNode_8 { padding-left:90px; }
.TreeNode_9 { padding-left:105px; }
.TreeNode_1 a { }
.TreeNode_2 a { }
.TreeNode_3 a { }
.TreeNode_4 a, .TreeNode_5 a, .TreeNode_6 a, .TreeNode_7 a, .TreeNode_8 a, .TreeNode_9 a { padding-left:12px; background:url(/main/themes/ns/css_Default/TreeNode3.gif) no-repeat; }
.TreeNode_1, .TreeNode_2, .TreeNode_3, .TreeNode_4, .TreeNode_5, .TreeNode_6, .TreeNode_7, .TreeNode_8, .TreeNode_9 { padding-top:2px; padding-bottom:2px; }
.TreeNode_1:hover, .TreeNode_2:hover, .TreeNode_3:hover, .TreeNode_4:hover, .TreeNode_5:hover, .TreeNode_6:hover, .TreeNode_7:hover, .TreeNode_8:hover, .TreeNode_9:hover { background:#dddddd; }
.TreeMenu_0 .ClassNum { color:#666666; }
.TreeMenu_0 .TreeNode_t { background:#fff; }
.TreeMenu_0 a.TreeItem_t { color: #5E5E5E;}
.TreeMenu_0 .ClassDesc { display:block; }
.TreeMenu_0 a { font-family:$BlogTreeItemFont$;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TreeMenu_0 a:hover { color:$BlogTreeNodeHOverC$; }
.TreeNode_1:hover, .TreeNode_2:hover, .TreeNode_3:hover, .TreeNode_4:hover, .TreeNode_5:hover, .TreeNode_6:hover, .TreeNode_7:hover, .TreeNode_8:hover, .TreeNode_9:hover { background:$BlogTreeNodeHOverB$; }
.TreeMenu_0 a.TreeItem_t { color:$BlogTreeNodeTC$; }
.TreeMenu_0 .TreeNode_t { background:$BlogTreeNodeTB$; }
.TreeNode_1, .TreeNode_2, .TreeNode_3, .TreeNode_4, .TreeNode_5, .TreeNode_6, .TreeNode_7, .TreeNode_8, .TreeNode_9, .TreeNode_t { padding-top:$BlogTreeNodePadding$; padding-bottom:$BlogTreeNodePadding$; }
.TreeMenu_0 { border-bottom:$BlogTreeNodeBorderT$; }
.TreeNode_1, .TreeNode_2, .TreeNode_3, .TreeNode_4, .TreeNode_5, .TreeNode_6, .TreeNode_7, .TreeNode_8, .TreeNode_9, .TreeNode_t { border-top:$BlogTreeNodeBorderT$; }
.TreeMenu_0 { border-top:$BlogTreeNodeBorderB$; }
.TreeNode_1, .TreeNode_2, .TreeNode_3, .TreeNode_4, .TreeNode_5, .TreeNode_6, .TreeNode_7, .TreeNode_8, .TreeNode_9, .TreeNode_t { border-bottom:$BlogTreeNodeBorderB$; }
.TreeNode_1 a { background:$BlogTreeNodeImg1$ no-repeat; }
.TreeNode_2 a { background:$BlogTreeNodeImg2$ no-repeat; }
.TreeNode_3 a { background:$BlogTreeNodeImg3$ no-repeat; }
.TreeNode_4 a, .TreeNode_5 a, .TreeNode_6 a, .TreeNode_7 a, .TreeNode_8 a, .TreeNode_9 a { background:$BlogTreeNodeImg4$ no-repeat; }
.TreeNode_1 a { padding-left:$BlogTreeItem1Margin$; }
.TreeNode_2 a { padding-left:$BlogTreeItem2Margin$; }
.TreeNode_3 a { padding-left:$BlogTreeItem3Margin$; }
.TreeNode_4 a, .TreeNode_5 a, .TreeNode_6 a, .TreeNode_7 a, .TreeNode_8 a, .TreeNode_9 a { padding-left:$BlogTreeItemXMargin$; }
.TreeNode_4, .TreeNode_5, .TreeNode_6, .TreeNode_7, .TreeNode_8, .TreeNode_9 { float:$BlogTreeNode4Float$; }
.TreeNode_1, .TreeNode_2, .TreeNode_3 { clear:both; }
.TreeMenu_0 .ClassName { display:$BlogTreeNodeDispName$; }
.TreeMenu_0 { line-height:$BlogTreeNodeLineHeight$; }
.TreeMenu_0 .ClassNum { display:$BlogTreeNodeDispNum$; }
.TreeMenu_0 .ClassNum { font-family:$BlogTreeNodeFontNum$;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TreeMenu_0 .ClassDesc { display:$BlogTreeNodeDispDesc$; }
.TreeMenu_0 .ClassDesc { font-family:$BlogTreeNodeFontDesc$;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TreeMenu_0 .ClassImg { display:$BlogTreeNodeDispImg$; }
.TreeMenu_0 .ClassImg img { height:$BlogTreeNodeSizeImg$; }
.TreeMenu_0 .ClassImg img { margin-right:$BlogTreeNodeRightImg$; }
.TreeMenu_0 .ClassImg img { margin-bottom:$BlogTreeNodeBottomImg$; }
•$XmlID$•$GroupName$
$CtrlBtn$
XmlID,GroupName,ClassList,CtrlBtn,d,n,UserName,Date,Time,ChildNum,ClickNum
•$XmlID$•$GroupName$
$CtrlBtn$
$html$
.dataBlogList { }
.dataBlogList img{
width:100%;
}
.BlogListList .dataBlogList{
width:100%;
max-width:300px;
overflow:hidden;
}
.BlogListList .dataBlogList:nth-of-type(6n+1) , .BlogListList .dataBlogList:nth-of-type(6n+5){
//max-width:940px;
}
.BlogListList .dataBlogList:nth-of-type(n){
//margin-bottom:7px;
}
.BlogListList .dataBlogList:nth-of-type(6n+1){
//margin-right:7px;
}
.BlogListList .dataBlogList:nth-of-type(6n+5){
//margin-left:7px;
}
.BlogListMenu { width:100%; height:30px; text-align:center; line-height:100%; }
.BlogListMenuS { width:1px; background:#ff8844; }
.BlogListMenuL { width:10px; background:#ff8844; }
.BlogListMenuR { width:10px; background:#ff8844; }
.BlogListMenu0 { background:#ff8844; padding:0px; vertical-align:middle; }
.BlogListMenu0:hover { background:#ff4422; padding:0px; vertical-align:middle; }
.BlogListMenu1 { background:#ff4422; padding:0px; vertical-align:middle; }
.BlogListMenu0 a { color:#ffffff; }
.BlogListMenu1 a { color:#ffffff; }
.BlogListN_1 { }
.BlogListD_0 { padding:5px; border:0px solid #cccccc; }
.BlogListD_1 { padding:5px; border:0px solid #cccccc; }
.BlogListCont { width:100%; height:30px; color:#333333; }
.BlogListHTML .BlogInfoClass { width:auto; margin-left:0px; margin-right:auto; display:none;} /* 分類 */
.BlogListHTML .BlogInfoAuthor { text-align:left; } /* 作者 */
.BlogListHTML .BlogListDate { text-align:left; } /* 日期 */
.BlogListHTML .BlogInfoState { text-align:left; } /* 狀態 */
.BlogListHTML .BlogInfoBtn { text-align:right; } /* 按鈕 */
.BlogListCtrlBtn { vertical-align:middle; width:100%; text-align:right; }
.BlogListCtrlBtn .OrdIdx { width:20px; text-align:right; border:1px solid #888888; padding:0px; margin:0px; height:16px; }
.BlogListCtrlBtn .MsgCmd { font-size:11px; border:1px solid #888888; padding:0px; margin:0px; height:18px; }
.BlogListCtrlBtn .XmlID { float:left; font-weight:bold; }
.BlogListCtrlBtn select { display:none; }
.BlogListHTML { width:100%;
margin-top: 0px;
border: 1px solid #cccccc;
}
.BlogListHTML .meMsg_MsgTitle { }
.BlogListHTML .meMsg_Content { margin-top:10px; }
.BlogListHTML .meMsg_MsgURLList { margin:0px; padding:0px; }
.BlogListHTML .meMsg_MsgURL { list-style:disc; margin-left:20px; }
.BlogListHTML .meMsg_MsgFileList { margin:0px; padding:0px; }
.BlogListHTML .meMsg_MsgFile { list-style:disc; margin-left:20px; }
.BlogListHTML .meMsg_MsgListBlk { display:none; }
.BlogListHTML .meMsg_MsgImg img {}
.BlogListHTML .ImgAlignLeft { margin-right:8px; }
.BlogListHTML .ImgAlignRight { margin-left:8px; }
.divPageCtrl { margin:10px; clear:both; display:none;}
.divPageCtrl table { margin-left:auto; margin-right:auto; }
.MsgRow1 { margin-top:10px; }
.cssPagePanel { clear:both; }
.MsgRow1 { margin-top:$BlogListMsgRow1$; }
.BlogListList { padding-left:$BlogListMsgRowL$; }
#ns_Content .meMsg_MsgBlk .meMsg_MsgTitle { font-family:$BlogListTextFont$;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ns_Content .meMsg_MsgBlk .meMsg_MsgTitle a { font-family:$BlogListTextFont$;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ns_Content .meMsg_MsgBlk .meMsg_MsgTitle:hover { font-family:$BlogListOverFont$;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ns_Content .meMsg_MsgBlk .meMsg_MsgTitle a:hover { font-family:$BlogListOverFont$;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ns_Content .meMsg_MsgBlk .meMsg_Content { font-family:$BlogListHTMLFont$;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ns_Content .meMsg_MsgURL { margin-left:$padding$;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list-style:$BlogListFileSpot$ $pos$ $img$; }
#ns_Content .meMsg_MsgFile { margin-left:$padding$;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list-style:$BlogListFileSpot$ $pos$ $img$; }
#ns_Content .meMsg_MsgURL a { font-family:$BlogListFileFont$;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ns_Content .meMsg_MsgFile a { font-family:$BlogListFileFont$;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BlogListHTML .meMsg_MsgTitle { border-bottom:$BlogListTextHTMLS$; display:block; }
.BlogListD_0 , .BlogListD_1 { //border:$BlogListMsgB$; }
.BlogListD_0 , .BlogListD_1 { padding:10px }
.BlogListD_0 { }
.BlogListD_0 , .BlogListD_1 {}
.BlogListD_0 , .BlogListD_1 { //margin-bottom:$BlogListMsgT$; }
.BlogListD_0 , .BlogListD_1 { background-image:$BlogListBgImg$; background-position:$pos$; background-repeat:$repeat$; }
.dataBlogList { //width:$BlogListHTMLWidth$; }
.BlogListHTML { margin-top:$BlogListHTMLTop$; }
.BlogInfoClass { display:$BlogInfoClass$; }
.BlogInfoAuthor { display:$BlogInfoAuthor$; }
.BlogInfo { display:$BlogInfo$; }
.BlogDisp { display:$BlogDisp$; }
.BlogInfoStatus { display:$BlogInfoStatus$; }
.BlogListHTML .BlogListDate { display:$BlogInfoDT$; }
#ns_Content .BlogListHTML .meMsg_MsgContent { display:$BlogContBlk$; }
#ns_Content .BlogListHTML .meMsg_MsgURLList { display:$BlogContBlk$; }
#ns_Content .BlogListHTML .meMsg_MsgFileList { display:$BlogContBlk$; }
#ns_Content .BlogListHTML .meMsg_MsgFromEnd { display:$BlogContBlk$; }
#ns_Content .BlogListHTML .meMsg_MsgListBlk { display:$BlogContBlk$; }
.divPageCtrl { display:none; }
今天是師資六班開課日 大蒨小編 2020-12-19 #師資六班教什麼? 當然是教蕭博士畢生所學。 #蕭博士畢生所學是什麼? ▪ 是「臺灣雙語工程藍圖」。 ▪ 是東西方的「語」、「文」、「文化」。 ▪ 是至少2100個從「發音」到「文氣」到「文化」的清楚具體步驟。 ▪ 是一條讓孩子不用靠「背單字」「學文法」「做考題」只求英文生存的新道路。 ▪ 是一個讓孩子可以深愛中文、英文、人文,視野遼闊,對自己有信心,對他人有愛心的世界。
#師資六班教什麼? 當然是教蕭博士畢生所學。
#蕭博士畢生所學是什麼? ▪ 是「臺灣雙語工程藍圖」。 ▪ 是東西方的「語」、「文」、「文化」。 ▪ 是至少2100個從「發音」到「文氣」到「文化」的清楚具體步驟。 ▪ 是一條讓孩子不用靠「背單字」「學文法」「做考題」只求英文生存的新道路。 ▪ 是一個讓孩子可以深愛中文、英文、人文,視野遼闊,對自己有信心,對他人有愛心的世界。
#12小時快轉雙母語系統
師資六班開課前一個月,蕭博士先為這些未來的師資們,開了四堂共12小時的導覽課。雙母語教學系統裡面,最高的,最廣的,最深的道理,毫無保留,一次說完。這當然不只是師資六班的暖身和預習,也是師資七班的,也是師資八班的,也是師資二十八班的,也是師資八十八班的,暖身和預習。因為,在我們心裡,全民皆師資。
【第一堂課:音】 從最小、最簡單的聲音單位出發,謙卑地彎腰,帶著自己和孩子,一個音一個音,慢慢練。十四個次第清楚的美語發音練習結束後,您才會發現,能溝通只是小菜一碟。能讓外國友人聽到、聽懂、聽了驚艷地抬起頭的美語聲音,才是臺灣孩子要發出的聲音。
課程影片
課程筆記https://drive.google.com/.../1njbLN...
【第二堂課:文】 以篇章為單位,傲氣地昂首,帶著自己和孩子,直接攻頂英文世界的聖母峰。用中文換句話說,用英文換個字說,學翻譯和文法,變成小菜一碟;文氣的熏習和邏輯的思維,才是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事。
課程影片
課程筆記https://drive.google.com/.../1JSII...
【第三堂課:文化】 美語和英文,華語和中文,加上語言之外的「線條、聲音、氣味、滋味、觸感」,互相融化、轉化、幻化之後,深深留在心裡拿不走,可以安定自己,也可以啟發他人的東西,是臺灣孩子將要有的文化素養。
課程影片
課程筆記https://drive.google.com/.../1gy13YXIpBitqnywPVgnZc33n0kj...
【第四堂課:關係】 怎麼具體把「音」「文」「文化」這三件事在孩子身上兌現出來?怎麼讓孩子在學習雙語和三文的路上,和家人、師長、同學、自己、和世界,建立一個健康的關係?蕭博士的整張臺灣雙語工程藍圖,已經清楚,隨時歡迎總統、院長、委員、和所有有志之士取用。
課程影片
課程筆記https://drive.google.com/.../1qSEG6O0pumCoL5TPujmCxWsH...
#親愛的師資六班 不用擔心半年學不完蕭博士畢生武功啦。回頭看,你們有取之不盡的師資一班到五班學長姐筆記影片和各種資源;往前看,你們有永遠上不完的光頭回鍋課程。穿上安迪帽T,我們下午見! 現在加入獅六剛剛好 https://reurl.cc/VX9ygN
128915 今天是師資六班開課日 2020-12-28 10:18:38 113281 Irene MsgArticle ---
ZC1283261
ZC1283261,ZC886651,ZC287860
1
1
總覽
0
43
Irene
0
0
/main/wdb2/images/1x1.gif
第三堂課:文化 大蒨小編 2020-12-05 蕭博士 | 臺灣雙語 | 全民師資班 第三堂課:文化 這一堂三小時的課,您會學到: 1、什麼是文化? 2、什麼是英文的生存、生活、和生命? 3、臺灣要變雙語國家,具體應該怎麼做? 4、臺灣要變雙語國家,必經的三個階段。 5、庶民不一定將就,貴族不一定講究,先打破文化的迷思。 6、為什麼我們現在是英文的三級貧戶? 7、文化,從培養意識開始、到全民常識、跟外國人交集交流、最後產生文化復興。 8、經典賞析:Rain Rain Go Away、月夜愁、小馬遇言、I Hope 9、文化也可以是語言以外的東西
「跟我學東西,要把相對的東西丟掉。如果帶著相對來學,會走火入魔,會迷信光頭。」 蕭文乾 於 全民師資班第四堂課 重複說了兩次的話
蕭博士 | 臺灣雙語 | 全民師資班 第三堂課:文化
2020/12/05(六)14:00~17:00 蓮潭國際會館 402教室 筆記 | 大蒨
這一堂三小時的課,您會學到: 1、什麼是文化? 2、什麼是英文的生存、生活、和生命? 3、臺灣要變雙語國家,具體應該怎麼做? 4、臺灣要變雙語國家,必經的三個階段。 5、庶民不一定將就,貴族不一定講究,先打破文化的迷思。 6、為什麼我們現在是英文的三級貧戶? 7、文化,從培養意識開始、到全民常識、跟外國人交集交流、最後產生文化復興。 8、經典賞析:Rain Rain Go Away、月夜愁、小馬遇言、I Hope 9、文化也可以是語言以外的東西
第三堂課:課程影片(2小時45分)
「全民師資班」課堂筆記在這裡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j_7i606fw5K9171rQ4_eq93iJGlpgwZ_?usp=sharing
【為樂、為榮、為傲】
蕭博士跟我們談臺灣雙語,是很開心的。他以談他這一輩子最關心的話題為樂、為榮、為傲。雖然臺灣雙語的教改運動才正要開始,雖然蕭博士已經準備了27年,但是沒有人會把準備的時間算在一個運動裡面,就像沒有人會把地基算在摩天大樓的樓層裡面。
【從理性角度看孩子學英文的痛苦】
上週談到聖經裡面那句「信為未見之實」。這句話講的是信仰,也就是靈性的承諾。但是蕭博士希望我們從理性的角度看看臺灣,乃至東半球為數幾億的孩子,他們在學英文的時候,都是痛苦的。我們自己經歷過一樣的苦,可是長大後,就忘了回頭看看這些孩子的苦,然後就非理性(有時候是魔性)地對這些孩子說:「我們以前國一背單字很痛苦,現在你們小一開始背大概比較不痛苦。」在臺灣,每一天、每一個英文教室都在上演這齣戲,而我們聚在一起四個禮拜,上這門「全民雙語師資班」,就是因為我們希望這個痛苦,到這一代為止。
怎麼做?
真正要好好說,花三十年都說不完。蕭博士花四堂課12小時的時間:
第一堂課 談美語的聽說能力怎麼學 第二堂課 談英文的讀寫能力怎麼學 第三堂課 談 東西方的文化素養怎麼培養
嚴格說起來,今天是第三堂,也是最後一堂課。下週的第四堂課,是如何把這前三堂課的內容,有效傳遞給下一代。這個經驗分享,有可能很多人比蕭博士厲害。事實上,很多雙母語師資在實踐和教學上都讓蕭博士自歎不如。
【什麼是文化?】
文化的定義:語文 ( ) 化之後展現出來的境界。
( ) 是某個轉化的過程: 融化、氧化、變化、幻化、內化、羽化、消化、轉化、美化、淨化、簡化、深化、複雜化、演化、進化。
所以文化是: 語文(變)化後展現出來的境界 語文(氧)化後展現出來的境界 語文(風)化後展現出來的境界 語文(內)化後展現出來的境界 語文(羽)化後展現出來的境界 語文(轉)化後展現出來的境界 語文(美)化後展現出來的境界 語文(淨)化後展現出來的境界
所以,文化的定義是: 建立在語音、文字上面,同時有聽覺和視覺系統,這兩個系統之間互相融化、氧化、變化、幻化、內化、羽化、消化、轉化、美化、淨化、簡化、深化、複雜化、演化、進化之後展現出來的境界,叫做文化。
文化的定義清楚了,那麼我們就問自己:學校老師有沒有教我們把聲音和文字融化、氧化、變化、幻化、內化、羽化、消化、轉化、美化、淨化、簡化、深化、複雜化、演化、進化?
「跟我學東西,要把相對的觀念丟掉。如果帶著相對的觀念來學,可能會走火入魔,可能會迷信光頭,這不是我要的。」蕭博士第一次提醒大家。
文化不只是「深化」。「深化」的另外一邊,是「淺化」。而「淺化」的功能就是「普及化」。千萬不要認為只有深的東西是文化,也千萬不要認為簡單化或複雜化是對立的。有些東西簡單化會好用,有些東西則要複雜一點。蕭博士的課,兩邊都說,然後讓我們用自己的理性和人生經驗來判斷要走哪一邊。
語和文經過某個轉化的過程之後的境界叫做文化。這個東西,值得蕭博士花三小時講解,值得我們花一輩子追求。而這個東西,在我們的英文教室裡面,幾乎不存在。
【回顧前兩堂課教的語和文】
第一堂課:音(聽說能力)
五個跟「音」有關的動作:發音、口音、調音、練音、拼音 五件跟「音」有關的事情:音素、音標、音節、音調、音感
上面五個動作,分別可以去調整下面五個動詞,總共有25個面向: 1、發出音素 2、發出音標 3、發出音節 4、發出音調 5、發出音感 6、音素的口音差別 7、音標的口音差別 8、音節的口音差別 9、音調的口音差別 10、音感的口音差別 11、微調音素 12、微調音標 13、微調音節 14、微調音調 15、微調音感 16、練習音素 17、練習音標 18、練習音節 19、練習音調 20、練習音感 21、拼出音素 22、拼出音標 23、拼出音節 24、拼出音調 25、拼出音感 第二堂課:文(讀寫能力)
五個跟「文」有關的動作:抄寫、默寫、譯寫、改寫、重寫 五件跟「文」有關的事情:文字、文義、文法、文章、文氣
上面五個動作,分別可以去調整下面五個動詞,又有25個面向: 26、抄寫文字 27、抄寫文義 28、抄寫文法 29、抄寫文章 30、抄寫文氣 31、默寫文字 32、默寫文義 33、默寫文法 34、默寫文章 35、默寫文氣 36、譯寫文字 37、譯寫文義 38、譯寫文法 39、譯寫文章 40、譯寫文氣 41、改寫文字 42、改寫文義 43、改寫文法 44、改寫文章
45、改寫文氣 46、重寫文字 47、重寫文義 48、重寫文法 49、重寫文章 50、重寫文氣 臺灣要變雙語國家,應該怎麼做?沒有人講答案。
我們的政府,會花錢蓋硬體、聘外師、修法規。但是硬體改好了、外師聘好了、法規修好了之後要幹嘛? 沒有人談。我們這群人聚在一起,要補齊的,就是這個。我們做了那麼多準備,到底要讓孩子做什麼?
針對發音/聽說能力,雙母語就提供了25個面向的事情可以做。 針對文字/讀寫能力,雙母語就提供了另外25個面向的事情可以做。
如果蔡英文總統、蘇貞昌院長、或任何一位政務委員,要把跨部會的資源調動起來,好好推動臺灣雙語,那麼我們第一堂和第二堂的講義裡面,就有50件可以實際操作的事情,提供給政府。
我們拿50件事裡面的第11件事,微調音素,來當例子。
「微調音素」這件事裡面,還有14件具體的小事情可以做: (01)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 (02)臺灣雙語注音歌一首 (03)雙語注音積木88音 (04)雙語注音積木140音 (05)雙語注音積木280音 (06)雙語注音積木8800音 (07)超自然發音字典 (08)雙語注音積木版童謠 (09)雙語注音積木版遇言 (10)雙語注音積木版莎籟 (11)雙語注音積木版《經典歌曲翻譯》 (12)雙語注音積木版《The best scenery》 (13)雙語注音積木版《I hope》 (14)雙語注音積木版《My voice is my choice》
如果語文的50件事,各自有14件小事情可以做,那麼光是學語文(聽說能力和讀寫能力)就有50x14= 總共700件事情可以做。而且雙母語團隊已經做完了,拿去用就好。
【生存、生活、生命:用這三個面向看語文】
「語文」,有它的生存、生活、和生命問題。
「語」,有它的生存、生活、和生命的問題。 「文」,有它的生存、生活、和生命的問題。
這700件事情,如果再用生存、生活、生命這三個面向來看的話,就有2100個面向。這2100個面向,會讓臺灣下一代的雙語,層次變立體: 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的生存 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的生活 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的生命 臺灣雙語注音歌的生存 臺灣雙語注音歌的生活 臺灣雙語注音歌的生命 雙語注音積木88音的生存 雙語注音積木88音的生活 雙語注音積木88音的生命 雙語注音積木140音的生存 雙語注音積木140音的生活 雙語注音積木140音的生命 雙語注音積木280音的生存 雙語注音積木280音的生活 雙語注音積木280音的生命 雙語注音積木8800音的生存 雙語注音積木8800音的生活 雙語注音積木8800音的生命 超自然發音字典的生存 超自然發音字典的生活 超自然發音字典的生命 雙語注音積木版童謠的生存 雙語注音積木版童謠的生活 雙語注音積木版童謠的生命 雙語注音積木版遇言的生存 雙語注音積木版遇言的生活 雙語注音積木版遇言的生命 雙語注音積木版莎籟的生存 雙語注音積木版莎籟的生活 雙語注音積木版莎籟的生命 雙語注音積木版《經典歌曲翻譯》的生存 雙語注音積木版《經典歌曲翻譯》的生活 雙語注音積木版《經典歌曲翻譯》的生命 雙語注音積木版《The best scenery》的生存 雙語注音積木版《The best scenery》的生活 雙語注音積木版《The best scenery》的生命 雙語注音積木版《I hope》的生存 雙語注音積木版《I hope》的生活 雙語注音積木版《I hope》的生命 雙語注音積木版《My voice is my choice》的生存 雙語注音積木版《My voice is my choice》的生活 雙語注音積木版《My voice is my choice》的生命 這個東西,就是蕭博士非常龐大的語言觀。 語言觀跟宇宙觀、人生觀一樣,是取之不盡的。中英文交界的那些融化、氧化、變化、幻化、內化、羽化、消化、轉化、美化、淨化、簡化、深化、複雜化、演化、進化的地方,跟銀河系一樣大,跟人生的悲歡離合一樣無限大。銀河無限大、人生無限大、語文無限大,可是我們卻把雙語矮化、窄化成為背單字、學文法、做考題。
但是請注意,不要對立。
「跟我學東西,要把相對的觀念丟掉。如果帶著相對的觀念來學,可能會走火入魔,可能會迷信光頭,這不是我要的。」蕭博士再一次提醒大家。
背單字、學文法、做考題,叫作英文的生存。
大家今天能夠來到這個會場上課,都是已經解決了「生存」的問題,而且正在追求「生活」的品質,甚至於跨界到「生命」的意義。
【臺灣成為雙語國家必經的三階段】
臺灣要變成一個雙語國家,會經歷一個生存的階段,生活的階段,然後是生命的階段。
生存階段:孩子的英文課本,就是生存。學校考試,孩子要活下去,這就是生存。這是我們在島內要關起門來自己努力做的事情。
生活階段:大家舉目所見,雙母語團隊研發的教材,都已經到了英文的生活面向。 到了這個階段,我們的成果就可以輸出、可以外銷。蕭博士想教大家的東西,是同時解決孩子英文的生存問題、生活問題、然後一起來追求生命的意義。
蕭博士自己的英文,早已經過了語文的生存階段,在生活和生命之間擺盪。那種狀態,很像在游泳池水道裡,來回游laps. 所以他把他和團隊一起研發的東西,回頭拿去幫小孩跨過語文的生存階段,趕快進入生活階段。
【打破文化的藩籬】
庶民的文化 vs 貴族的文化 生活的文化 vs 經典的文化 將就的文化 vs 講究的文化
這六個欄位不是涇渭分明的六個區域,而是六個overlap的圓。
例如:庶民文化偶爾也會跨過去貴族的領域,因為即使是庶民,也有一些很講究的東西。
以人生為例:臺南人雖然不是個個都貴族,但是對早餐的講究,對牛肉湯的講究,對虱目魚的講究肚,對滷肉飯的講究,和貴族無異。
以語文為例:每一位臺灣人,雖然不是個個都貴族,但是人人都可以隨便講出一句很到位很講究的成語。
蕭博士今天在打破大家既定的概念。 什麼叫做經典?什麼叫做庸俗?什麼叫做貴族?什麼叫做成語?什麼叫做俗話?
蕭博士不要大家認為文化就是穿燕尾服看歌劇魅影;他也不要大家認為文化就只是雞蛋煎、蚵仔煎、和蝦仁煎。
他要我們記得,歌劇魅影和雞蛋煎、蚵仔煎、蝦仁煎之間,是可以融化、氧化、幻化、內化、羽化、消化、轉化、美化在一起的。這是臺灣的下一代必須有的語言觀。
在臺北天龍國,很多人腦袋裡的文化,是很特定的樣子。所以他們會看不起《哈利波特》以外的書、看不起極簡風以外的傢俱、看不起交響樂以外的聲音表現形式。
蕭博士的高度,是先把臺灣人對語文很狹隘的二分法打破,然後藉由雙母語團隊的教材、音樂、影片、海報等作品,讓大家看看,打破圍牆之後的雙語,是什麼樣子。然後那個樣子的東西,就是他想和你我一起送給下一代的禮物。
【我們現在是英文的三級貧戶】
在人生裡,庶民有時候可以做出和貴族一樣講究的事情。
在華語的世界裡,11歲臺灣小男孩可以隨口講出「七上八下、忐忑不安」這樣講究的成語。
在美語的世界裡,有沒有任何一個臺灣孩子,知道一些講究的英文?還是都在將就?
如果我們學了一輩子英文的大人,都講不出幾句講究的話,那就都還停留在英文的生存狀態。如果全島都在生存邊緣掙扎,那就代表臺灣人通通都是英文的三級貧戶。十年後,2030,我們怎麼變成一個雙語國家?
現在我們是英文的三級貧戶,沒有關係。我們只要趕快衝破生存線,進入開始文創、輸出文化的生活狀態,然後透過輸出文化的過程,感受什麼叫生命的意義。這就是蕭博士對臺灣雙語的格局。
【憑蕭博士一己之力,怎麼解決英文的生存問題?】
憑蕭博士一個人,怎麼解決背單字、學文法、做考題、康軒、何嘉仁、私校、家長心態、教改團體... 種種盤根錯節的問題?
七十年過去了,每一位家長,其實都偷偷希望自己的孩子,比隔壁的孩子多兩分。這個觀念不會改,這是最基本對人性的理解。
所以蕭博士不會帶領大家去挑戰分數主義。他的解方,是維持一切被證明已經是人性底線的東西:考試、給分、排名、名校。但是,他要把生存的內容變成生活的內容。
我們如果回頭去看以前的國中英文考卷和現在的國小英文考卷,其實都一模一樣,永遠都在考一樣的東西。那種考卷的格局,叫做生存的英文,是肉屑、餅乾屑等級的食物。
蕭博士不要推翻考試這個評分的手段,但是要把考卷內容,從生存的肉屑,換成Rain rain go away、言所遇言、莎士比亞... 等比較完整,有飽足感的食物。
因為內容一換,什麼都換了。舉個例子。三十年前,臺灣人的飲食習慣被文法裡面的「換個字說技巧」換了一次。那時候還沒有套餐(前菜三選一、湯品二選一、主菜三選一、甜點二選一)的概念,飲食圈引進了這個概念,其實就是拿文法的觀念來做生意,把「換個字說」用到極致,就大發利市。
【語文之外的事情】
語文之外的東西叫做生存: cat是貓,dog是狗,dragon是龍,那是生存的東西。
語文之內的東西叫做生活: cat長什麼樣子,dog長什麼樣子,dragon長什麼樣子,我們就畫給孩子看。
語文之前的東西叫做生命: 發生在語文之前的事情,叫做選擇。例如王品的套餐,利用文法的「換個字說」,把套餐這個概念帶給消費者,他們的企業就變成佼佼者。「選擇」和「語文」本身沒有關係,它發生在語文之前,它是生命。懂得把生命放在任何一個行業的人,都會變成那個行業的第一把交椅。
【換句話說的威力】
Rain rain go away怎麼翻譯? 從「雨啊別再下」、到「請停」、到「請晴」。
賣一瓶礦泉水,怎麼命名? 從「阿爾卑斯山的水」,「限量」,「臺灣限定」,「高雄限定」,「左營限定」,「左營蔡家限定」,價值就一直一直上漲。
管教孩子,用什麼話術? 乖孩子套餐 早上三選一:拖地、掃地、刷馬桶。 下午三選一:數學、國語、或英文。 孩子被給予選擇,會覺得自己是可以做決定的主人,覺得自己長大了。他會一步一步走進爸媽設定的框框,開心地不得了做爸媽交代的事情,這就是換句話說的威力。 您暈了嗎? 大蒨帶您回顧第一個小時,蕭博士想教大家的四件事: 1、先建立一個思維模式。 2、把這個思維模式應用在語文上,形成一個語言模式。 3、把那個語言模式應用在肯德基的套餐上。 4、再把肯德基套餐的模式,應用在生活上。
模式要建立很容易,要打破很難。最好的例子就是:消費的時候先看錢。
「凡事必有價」是被教育出來的模式,不是人類天生的觀念,因為小孩子看到喜歡的東西拿了就走,不會想價錢。這個洗腦模式一旦建立了,被接受了,我們就準備被這個模式玩弄於股掌間。既然凡事必有價,那麼就會有定價、售價、早鳥價、團購價、週年跳樓拍賣優惠價... 蕭博士當然知道這是很厲害的行銷工具,但是他認為,人生不要被這種東西浪費時間。有生存問題的時候,可以玩文字遊戲,但是能停留在生活和生命面之間,是更幸福的事情。
【細談文化】
五個跟「文化」有關的事情: 日常生活、溫度經典、廣度經典、深度經典、糅雜綜合
五件跟「文化」有關的動作: 文化意識、文化常識、文化交集、文化交流、文化復興
一、日常生活 (在日常生活的前面,是生存的文化,就是臺灣現在體制內一直計較考試分數的那個東西) 二、溫度經典 三、廣度經典 四、深度經典 五、糅雜綜合:把前面四件事揉雜在一起的成果。 (在揉雜綜合的後面,就是生命的東西,也就是現在我們聚在一起上的這個全民師資班。) 當臺灣社會開始建立起「原來英文有分成日常生活類的、溫度類的、廣度類的、深度類的和生存類的英文」的觀念之後,臺灣社會就開始有「文化意識」。文化意識濃一點,就變「文化常識」。到這裡,我們已經可以自得其樂。
當全島有了文化常識之後,不論濃淡,剛好有緣碰到西方朋友,就會產生「文化交集」。到這裡,會相談甚歡。如果碰到了西方朋友,發現自己的文化常識跟他們沒有交集,那就回頭補齊就好。 越補,臺灣會越有文化意識。
有了「文化交集」就會產生「文化交流」。文化怎麼交流?拿雙母語的作品,播給外國友人看。他們會很驚訝地發現,雙母語的英文的作品,同時有中文的翻譯,又同時有臺灣的、東方文化的底蘊。
【什麼是文化交集?】
日常文化交集:留學的時候住同一個城市 溫度經典文化交集:都背過Rain rain go away 廣度經典文化交集:都喜歡Beetles或Taylor Swift 深度經典文化交集:都是文學愛好者,都喜歡聊莎士比亞、都喜歡十四行詩。 糅雜綜合文化交集:當然也可能喜歡的,都是揉雜綜合前面的東西
糅雜綜合是很常用的技巧: 很多西方的店舖名字、產品名字、政黨slogan、行銷廣告、拼字都會揉雜在一起,因為他們需要打動最多消費者,來極大化他們的受眾。
【交集和交流不一樣】
跟外國人有交集之後,你還要跟外國人有「文化交流」。
交集是單向的,靜態的: 我們知道你們家的東西,只是有共同交集而已。
交流是雙向的,動態的; 交流建立在臺灣孩子知道西方文化是什麼,也知道自己的東方文化是什麼,然後才可以跟外國友人交流。
【為什麼要文化復興?】
交流之後的結果當然是「文化復興」。
當我們孩子的英文好到可以跟西方的孩子交流,當西方孩子的中文也好到可以跟我們的孩子交流,人類整體文化就復興了。
您會問,學個英文,講到文化復興會不會太高了啊?
蕭博士認為,要當國家政策的事情,當然要講到這個高度。今天坐在教師第一排的小女孩Lulu,她才11歲,她可能還有70年要在這個地球上做事。70年很長,憑什麼東西方的文化不能為了她交流?憑什麼東西方的文化不能為了她復興?
【我們的英文在哪裡?】
我們臺灣的英文,現在還在生存階段。蕭博士團隊正在幫臺灣建立文化的意識。除了我們的努力,我們還需要何嘉仁、康軒、翰林的幫忙。因為他們的市佔率高,只要他們的教材願意放西方文化,溫度廣度深度都好,不要一直放生存的英文,這樣就夠了。
【西方溫度經典欣賞】
溫度經典:鵝媽媽童謠 Rain rain go away
蕭博士先把它翻譯成中文詞:
Rain rain go away
墜墜夠了沒
臺灣社會正在西方文化的第一層樓:建立意識。而我們這個團體已經到了第四層樓:準備跟外國友人文化交流。
We’ve come so far.
我們雖然已經到了這麼遠,但是蕭博士仍然希望回到一樓,把這四層樓的風景介紹給大家。我們可以拿這樣的作品給臺灣小孩,把他們從生存的貧戶線拉出來。
當我們看著這個影片,向西方友人介紹「這是我們東方的楷書」時,產生的不是文化交集,而是文化的交流。
雙向的交流長這個樣子
西方鵝媽媽童謠流過來臺灣。蕭博士團隊把它融化、氧化、變化、幻化、內化、羽化、消化、轉化、美化、淨化、簡化、深化、複雜化、演化、進化之後,還給西方。
一群歐美朋友看完雙母語團隊的作品後,吸收了東方的書法、中文、音樂、繪畫,再一次融化、氧化、變化、幻化、內化、羽化、消化、轉化、美化、淨化、簡化、深化、複雜化、演化、進化之後,還給我們,文化就復興了。
他們可能做夢都不會想到,鵝媽媽會變成中文的求晴天外天,變成臺灣設計師畫的麻煩人,再變成一首歌,那首歌的中文和英文居然可以互相押韻,一起唱。受到這樣的啟蒙之後,西方孩子的才華也在等著他們的國家幫助他們建立東方文化的意識。因為他們現在對東方文化的理解還停留在「風水」、「功夫」,對我們的文化完全沒有概念。
假設 Rian rain go away 這支影片可以當成臺灣指定的英文教材,您會發現:
它拿來 CLIL 也可以(中文書法和英文書法)
它拿來背單字也可以( rain 、 go 、 away )
這樣的作品,給老師和孩子好多選擇權。可以直接進入四樓的交流階段,也可以停留在地下室的背單字階段。
*CLIL (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
比較及格的英文教材
影片裡面,有一句歌詞:
Come again some other day.
肯嗎割捨莫作對。
這一句是最明顯表現出聲音和文字之間的融化、氧化、變化、幻化、內化、羽化、消化、轉化、美化、淨化、簡化、深化、複雜化、演化、和進化。這樣的東西,被蕭博士定義為「比較及格的英文教材」。
蕭博士會這樣說,是因為看見第一排那位 11 歲的臺灣小女孩 Lulu. 他認為,身為一個老師,拿這樣的教材教這位小女孩,是比較合格的。因為我們大人不會知道,這個小女孩的眼光和標準會有多高。我們又怎麼知道她會不會對「 Come again some other day 肯嗎割捨莫作對」這句翻譯,講究地字字推敲。
要知道,一個孩子講究的過程,其實就是自我教育的過程。小女孩跟這個作品之間,其實在來來回回腦力激盪。我們大人的責任,就是 把第一流的作品丟給孩子 ,讓他們去腦力激盪。而不是讓孩子跟智障一樣,學 c-o-m-e, come. 最恐怖的是,教了 come 這個字,居然不教 again, 而是教 go, 或是 came, 或是 come came come.
We’ve come a long way.
我們好不容易,把教孩子的東西,從毫無意義沮喪至極的 come came come, 走到了有文化內涵的 come again some other day.
再走一步,教孩子認識西方溫度經典的 muffin man. 而這隻麻煩人,是臺灣的大姐姐為臺灣孩子畫的。
再走一步,教孩子認識 muffin man 在這一盞路燈下擺的姿勢,原來是西方廣度經典,電影《萬花嬉春》裡面,男主角唱著 Singing in the rain 的招牌動作。
再走一步,教孩子再深入了解,這個動作也是電影《樂來樂愛你 La La Land 》裡面男主角跟經典電影《萬花嬉春》致敬的動作。
再走一步,告訴孩子,雙母語團隊的臺灣年輕設計師,再用麻煩人向那兩部電影致敬一次。
這種層層疊疊交織的文化洗禮,才是臺灣孩子的起點,才是臺灣雙語的起點 。
我們當年的起點是什麼?
大概就是 ABCD.
現在他們的起點是什麼?
是這支中英文交織的影片。
如果孩子右腦比較發達,那麼寫書法、或是畫路燈、畫麻煩人,一樣會學到文化意識。他碰到西方愛畫畫的孩子,還是會有文化交集。
【東方廣度經典欣賞】
蕭博士的野心,是用臺語教孩子英文。
臺灣的語言教育政策很變態:孩子在學校要學國語、英文、臺語。三種語言,誰輕誰重不知道,音標系統亂糟糟,一週學兩小時,根本消化不了。最悲哀的,是在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教室,講自己的母語,還有雙峰現象。所以蕭博士的解法,是三種語言一起學。
月夜愁 | 蕭博士英譯原唱版
月夜愁 | 蕭博士英譯版試唱版
同一首歌,
國語課一節:教國語的「月色就在三線路」
臺語課一節:教臺語的「月色就在三線路」
英文課一節:教 “The dim moon light. Some small road.“
這樣,原本被硬生生分割成三堂課,三本課本的語言課,就變成有三倍的時間,好好學一首歌。如果美術課也教同一首歌,畫阿平哥哥的「蟬翼月球」,那孩子就有四倍的時間,好好地去學同一個作品。而那個作品,是臺灣非常經典,非常講究的本土文化產物,有著臺灣文化的根。拿這樣的作品,來當臺灣孩子學英文的起點、學中文的起點、學臺語的起點、學美術的起點、學音樂的起點,不就是最棒的 CLIL 精神?
另一個聲音和文字交織幻化的歌詞:
1 、三 線 路
2 、 some small road
3 、三 線 road
4 、三 small road
蕭博士希望大家支持雙母語團隊,讓我們繼續產出又精準又有水準的作品,然後大家一起分享到全臺灣各個教室。到了明年的中秋節,我們共同的話題,將不會再是「分數幾分?」,而是阿嬤唱的「目屎滴」,和孫子唱的 “my sigh deep.“
這又回到今天提到的,先有文化意識,才有文化常識,然後阿嬤和孫子,終於有了文化交集。阿嬤會說:那位邱蘭芬我有看過她現場唱喔,孫子會驚呼。這樣的交流一產生,文化就復興了。
【臺灣雙語的經典:言所遇言】
《言所遇言》是蕭博士為臺灣孩子寫的故事。它們不是14首分開的遇言故事,而是一系列的遇言故事。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很深刻。它寫出鼠牛虎兔的人生,去碰到另外一個物件的時候,會發生什麼故事。
老鼠會碰到起司、牛會碰到掃把、老虎會碰到獅子... 十二生肖加上最後的老鷹和黑熊,就是十四組生命相遇的故事。然後蕭博士團隊把這些故事畫出來、譜曲、唱出來、深植到臺灣孩子的心中。
如果孩子可以隨口唱出14種生命的相遇 當他遇到家暴被爸爸揍的時候,他的腦袋會有14個對應關係可以選。當他遇到女朋友兵變,他的腦袋也有14個對應關係可以選。
很多孩子碰到事情的時候,能夠對應的只有家庭的關係。因為現在的孩子,腦袋裡面沒有太多組生命的交流,所以蕭博士乾脆從虛空中幻化出14組關係。有時候是老鼠把起司給吞了,有時候是老虎把獅子給抱了,有時候是帽子把兔子變不見了。能把兔子變不見的帽子,很可能是一則可以讓孩子療傷的故事。今天,我們來看小馬和玉米相遇的故事。
《小馬遇言》
A pony. A corn.
雙母語團隊就是臺灣雙語國家隊。這支簡單的動畫,距離迪士尼的Let it go, 就是錢而已。
蕭光頭的任何一首寓言,比迪士尼的任何一部動畫的內容都深刻。深刻是因為,養育蕭光頭的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加起來融合之後,一定完勝西方文化的單一邏輯。西方的邏輯,就是王子救公主。蕭光頭寫的,不是王子救了公主,而是玉米救了小馬,小馬也同時救了玉米。這支玉米,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支玉米,裝上小馬的頭,小馬就變成獨角獸。Corn + pony = unicorn
【臺灣是丘森萬Chosen One】
臺灣的孩子,如果從小班開始練習吐舌頭,聽聽遇言故事的歌,到了小一,練習歪蛋,一路學雙母語,慢慢上去。到了高一,已經學了10年。這時,人生閱歷和中英文都多了一點點,再回頭看以前學的英文,會感動到無法形容。
剛剛的三支影片,是蕭博士一輩子的東西,是很複雜的事情。此時此刻的2020年,只有在臺灣或對岸的口譯員和筆譯員,能夠東西方文化都涉獵。他們一旦碰到蕭博士的東西,會馬上進入這個世界。這麼好的東西,孩子跟它失之交臂,不是很可惜嗎?我們這麼努力,就是希望他們不要錯失這件事。
回過頭來看,西方孩子的文化也很貧瘠,他們只有自己的西方文化,對東方文化也是一無所知。聽過「月夜愁」的西方人,不會很多。謝銘祐先生唱的「月夜愁」,菸嗓子那麼迷人,那種真實的感動,如果能夠讓西方人領略,不是很美的事情嗎?可是現在絕大部分西方人心中的東方文化,還停留在Chinese Kung-Fu、宮保雞丁、左宗棠雞、酸辣湯。在西方吃過這些食物的臺灣人,都知道那些味道是死死的甜酸。我們這些對於文化有感動有領略的人,多麼希望地球另外一端的人,也能感受到那種美好。
現在看起來,臺灣這個島應該是這顆地球上平均得到世界遺產最多的地方。在高雄絕對可以吃到最地道的法式或日式料理。但是相對應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大城市,哪裡可以吃到最道地的煎魚腸、滷肉飯、和虱目魚湯?
【文化,不只是語言】
蕭博士講到美食,不是空穴來風。是因為他想告訴大家一件很重要的事:#文化不只有語言。在語言之前,超越語言的那個東西是什麼?
人有「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個可以認識這個世界的方法。
意,是語言。
在不會語言之前,人只有「眼、耳、鼻、舌、身」五感。
剛才那首《小馬遇言 A pony. A corn. 》好不好聽?我們是如何覺得好聽?我們不懂和弦,為什麼覺得好聽?所以決定好不好聽的東西,一定是回到語言之前的那件事。There’s something there. 一定有個讓你的耳朵去篩選,覺得哪些是悅耳哪些不是悅耳的的力量。
在語言之前的「眼、耳、鼻、舌、身」這五感裡面,蘊藏著我們長大要學的,所有語言的文法。舉個例子,語言非常講究三連發:
孫中山先生說:和平、奮鬥、救中國。 凱撒大帝說:I came. I saw. I conquer. 蕭光頭說:For you. For me. Formosa.
兩個字、兩個字、三個字。 兩音節、兩音節、三音節。 短、短、長。
這種pattern,是語言之前的東西,卻絕對不是玄之又玄的事情。有一個體育項目叫做三級跳:短跳、短跳、再長跳,這也是三連發的一種。除了「三連發」,文學裡面也很講究「首尾呼應」。三連發和首尾呼應,是在語言發生之前就有的東西。
蕭博士講了那麼多「語言之前的東西」,就是希望臺灣的家長甚至阿公阿嬤,千萬不要妄自菲薄,認為自己沒有資格教孩子英文。因為臺灣現在對英文的概念叫做「語文」,但是蕭博士要把英文擴大為眼耳鼻舌身的種種技巧。真正的大師帶學徒的方法,跟文學家帶學生的方法一樣,道理都相通。我們一直在喊雙語師資不夠、外師不夠,是因為大家都誤以為,英文好才可以教英文。
【只要是某個專業領域的內行人,都有教英文的資格】
蕭博士要大家知道,一個人只要有任何一件事算是行家,就可以教英文。一個人只要有某個東西是夠厲害的,來找蕭博士,他就能把這個人訓練成很厲害的英文老師,而且是絲絲入扣地懂得箇中門道。
蕭博士為臺灣開拓雙語人才的方法:
1、先把教國語的老師,會教注音符號的老師,都先納入麾下,教「語」。 2、中文寫作夠厲害的老師,就可以來教「文」。 3、某個行業很懂、很認真、很用心、跌跌撞撞失敗過的內行人,都可以教英文。
【I Hope】
蕭博士對語、文、文化能夠領略的最高境界,在這三堂課都全數交給大家了。最後,蕭博士送大家一首歌。這首歌的格律很特別,是當今世界上最複雜的格律,叫做十四行詩sonnet。
四行 (一段 quatrain) 四行 (一段 quatrain) 四行 (一段 quatrain) 兩行 (對聯 couplet,把前面12行詩文通通包起來,做一個總結)
這樣的十四行詩,莎士比亞一寫就是154首,而且內容包羅萬象。不只是莎士比亞,所有西方厲害的文學家都喜歡寫這種4、4、4、2的格律。這個格律,就是西方文化的聖母峰。
蕭博士用一樣的格律,但是用最簡單的文字,為臺灣孩子寫了這首詩《I Hope》。內容講的是小孩從起床到睡覺,一整天會發生的事情。然後蕭博士請雙母語的音樂部門把這首詩譜曲、演唱,就是希望臺灣孩子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步,就踏在西方文化的聖母峰上。
今天給大家看的中文歌詞暫時先用大蒨翻譯的版本,以後蕭博士會把中文翻譯改成正式的版本。
《I Hope》純吉他版歌曲在這裡(影片02:36:48)
正式MV會在2020-2021跨年夜跟大家見面,敬請期待。
《I hope 》 英文歌詞:蕭文乾 中文歌詞:森山大蒨 編曲:張顯榮 演唱:王晨芳 I hope that all are glad to be awake. 我說 你該 愉快 離開 棉被 I hope that all are glad to brush their teeth. 我說 你該 愉快 輕揉 牙隙 I hope that all are glad to eat away. 我說 你該 愉快 津津 有味 I hope that all will not go back to sleep. 我說 你該 保持 這般 清醒 ▪️ I hope that none are sad to go and learn. 我說 別讓 悲傷 陪你 出門 I hope that none are sad to go to work. 我說 別讓 悲傷 陪你 幹活兒 I hope that none are sad to work to earn. 我說 別讓 悲傷 陪你 出征 I hope that none are sad that things don’t work. 我說 只要 轉彎 困境 通了 ▪️ I hope we’re not afraid to stop and rest. 我說 你該 無畏 放下 不追 I hope we’re not afraid to stop and play. 我說 你該 無畏 放鬆 耍廢 I hope we’re not afraid to take our test. 我說 你該 無畏 面對 境界 I hope we’re not afraid to cry and pray. 我說 你該 無畏 禱告 流淚 ▪️ I hope the world’s allowed to lay and sleep. 我願 你我 回到 棉被 夢裡 I hope the world is all a family. 我願 眾生 地球 沒有 距離 20201218蕭博士修改過的正式歌詞來啦! 《I hope that all》來否?快活 英文歌詞:蕭文乾 中文歌詞:蕭文乾、森山大蒨 編曲:張顯榮 演唱:王晨芳 I hope that all are glad to be awake. 來否? 快活 醒來 不必 再睡 I hope that all are glad to brush their teeth. 來否? 快活 起來 輕揉 牙隙 I hope that all are glad to eat away. 來否? 快活 端來 早餐 有味 I hope that all will not go back to sleep. 來否? 快活 將那 棉被 收起 ▪️ I hope that none are sad to go and learn. 能否? 都想 去上 學當 學生 I hope that none are sad to go to work. 能否? 都想 去上 班當 大人 I hope that none are sad to work to earn. 能否? 都想 去上 進當 本分 I hope that none are sad that things don’t work. 能否? 都想 沮喪 能當 養份 ▪️ I hope we’re not afraid to stop and rest. 愛就 別怕 無畏 放下 喊累 I hope we’re not afraid to stop and play. 愛就 別怕 無謂 放鬆 耍廢 I hope we’re not afraid to take our test. 愛就 別怕 無為 面對 境界 I hope we’re not afraid to cry and pray. 愛就 別怕 無偽 禱告 流淚 ▪️ I hope the world’s allowed to lay and sleep. 能否? 你我 老少 安睡 心裡 I hope the world is all a family. 能否? 你我 已說 了 分莫離
【結語】
臺灣會聽三種人說話: 有權力的人,所以蕭博士成立一個政黨。 有錢的人,所以蕭博士開出版社。 有學位的人,所以蕭博士去讀了一個博士。 蕭博士有能力,可以在幾種語言之間轉換。做出來的成果當然希望報效國家,歡迎國家拿去用。如果國家不要,蕭博士就當個本份的商人。 「如果我福報夠,三位一體,那還不簡單。你們眼睛看到的所有美好,我通通送給大家,然後我會繼續做,幫臺灣賺外匯進來。如果福報不夠,我們就繼續努力。」下課前,蕭博士很堅定地說。 (筆記結束)
128687 第三堂課:文化 2020-12-21 16:44:59 113281 Irene MsgArticle ---
ZC1283261
ZC1283261,ZC287860,ZC886651
2
0
總覽
0
55
Irene
0
0
/main/wdb2/images/1x1.gif
第二堂課:文 大蒨小編 2020-11-28 蕭博士 | 臺灣雙語 | 全民師資班 第二堂課:文 這一堂三小時的課,您會學到: 1、重新定義英文的讀寫。 2、背單字總是失敗的原因。 3、學文法成效不彰的原因。 4、漂亮的草寫是第一印象和信心的來源。 5、為什麼要大量背經典? 5、換句話說學翻譯。 6、換個字說學文法。 7、外師應該在什麼階段進來教讀寫? 8、文氣搞定,文章文法文義文字都篤定。
“Now faith is the substance of things hoped for, the evidence of things not seen.” Hebrews 11:1 「這是我一輩子都很有感覺的兩句話,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跳出來我的生命中,讓我看到。把它當成今天這堂課的開場,也很合適。」 第二堂課開始前,蕭博士緩緩地說。蕭博士 | 臺灣雙語 | 全民師資班 第二堂課:文
2020/11/28(六)14:00~17:00 蓮潭國際會館 402教室 筆記 | 大蒨
這一堂三小時的課,您會學到: 1、重新定義英文的讀寫。 2、背單字總是失敗的原因。 3、學文法成效不彰的原因。 4、漂亮的草寫是第一印象和信心的來源。 5、為什麼要大量背經典? 5、換句話說學翻譯。 6、換個字說學文法。 7、外師應該在什麼階段進來教讀寫? 8、文氣搞定,文章文法文義文字都篤定。
第二堂課:課程影片(2小時45分)
第二堂課:翻譯文法複習影片(27分)
課堂筆記雲端資料夾https://drive.google.com/.../1j_7i606fw5K9171rQ4...
【前言:Faith】 「信」是什麼? 「信」是渴望之事的實體,是未見之事的證據。
#剛許完願居然已經有實體了
#還沒看見居然已經有證據了 我們渴望什麼? 我們渴望臺灣孩子把英文學好。在今天「全民師資班」的第二堂課,我們渴望孩子把英文的「讀寫」學好。 我們對臺灣的英文教育有沒有faith? 很多人會說沒有,其實有。 因為很多人相信,孩子可以自然而然學會兩種語言。 因為很多人相信,孩子可以沒有壓力學會背單字。 因為很多人相信,KK音標可以讓孩子把英文學好。 因為很多人相信,Phonics可以讓孩子把英文學好。 因為很多人相信,CLIL可以讓孩子把英文學好。 因為很多人相信,英融可以讓孩子把英文學好。 這些事情明明沒有發生,很多人都相信了。 這些事情明明沒人看過,很多人也相信了。 我們的願望和盼望,明明沒有實體,也沒有證據,可是很多人就信了。 這樣的信,是迷信。
聖經希伯來書第十一章第一節的經文,說的是靈性的faith:不用看到,我就有證據;只要許願,我就給你實體。 但是臺灣的孩子,不在靈性的世界學英文,他們在理性的世界學英文。在理性的世界裡,要相信一個英文教學系統,得先要求台上那個人,拿出一樣一樣的實體,加以解釋,然後才看見一件又一件的證據。這樣的信,才不會變成迷信。這樣的信,是信任,卻也還不到信仰。 請一定要了解,蕭博士不是先看到substance和evidence,才知道這套系統是對的。蕭博士是有信仰地先確信,然後透過世間的物質條件,把他身旁那一桌子的substance和evidence,兌現出來。今天的課程,蕭博士會慢慢把一件又一件確鑿的證據和一盤又一盤層層相疊的實體,拿出來大家看,讓大家產生信心。
【英文讀寫 重新認識】 70年來,臺灣都把英文讀寫和「背單字」、「學文法」、「做考題」這三件事劃上等號。 蕭博士不反對這三件事。他要做的,是帶領全臺灣,重新認識什麼叫「單字」、什麼是「文法」、什麼是對孩子比較好的「考題」。當臺灣跟蕭博士有高度共識的時候,英文教改就成功了。 臺灣社會現在認為的「背單字」跟蕭博士心中認為的「背單字」是南轅北轍的。 臺灣社會現在認為的「學文法」跟蕭博士心中認為的「學文法」是南轅北轍的。 臺灣社會現在習慣的「考題」跟蕭博士心中理想的「考題」是南轅北轍的。我們只要同心協力把兩邊拉在一起,以後臺灣的孩子就只要接受我們的共識就好了。 #大破大立
【大破】 想了解英文單字為什麼背不好,先看看我們怎麼庫存自己母語的單字。舉個例子: 「我姓蕭。」 「蛤?」 「蕭邦的蕭。」 「喔。」 #這個對話裡的兩個人都有音樂的文化背景
「我姓蕭。」 「蛤?」 「蕭何的蕭。」 「喔。」 #這個對話裡的兩個人都有歷史的文化背景
「我姓蕭。」 「蛤?」 「蕭敬騰的蕭。」 「喔。」 #這個對話裡的兩個人都有流行音樂的文化背景
「我姓蕭。」 「蛤?」 「風蕭蕭兮易水寒的蕭,無邊落木蕭蕭下的蕭。」 「喔。」 #這個對話裡的兩個人都有古典詩詞的文化背景
不論年紀、讀書水準、文化資本,是多是少是高是低,中文的單字,在我們的腦袋裡,是完全不存在的。我們的腦袋絕對沒有一個單獨的「蕭」字。就算是四歲的蕭博士,那時候對「蕭」這個字的認識,也至少是他爸爸、他哥哥、或他自己名字裡的一個字,絕不會是ㄒㄧㄠ。 蕭博士想要推動「雙母語」,就是想讓我們孩子的外語,可以儘量逼近自己的母語。所以我們拿母語來對照,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我們的英文單字一直背不起來,是因為我們看待它的方式錯了。一步錯,全部錯。我們的孩子正在走向分岔路: 向左轉,是「蕭邦的蕭、蕭何的蕭、蕭敬騰的蕭、風蕭蕭兮易水寒的蕭、無邊落木蕭蕭下的蕭」 向右轉,是ㄒㄧㄠ蕭。
英文單字,以star為例子,star在很多人的腦子裡,就是這樣背的: s-t-a-r,星星。 s-t-a-r,星星。 s-t-a-r,星星。
我們從小到大,背了一個又一個孤單單的單字,彼此之間沒有關聯。簡單計算一下:
- 我們學了9年的英文。 - 到了國三,大概背了大約1200個孤單單的單字。 - 要講一句英文,大概需要五個單字。 - 所以我們每講一句英文,就要像一台超級電腦, - 先在0.1秒之內,從這1200個字裡面,選出5個字(考驗單字) - 然後在0.1秒之內,很快地把這5個字找到正確的排列組合(考驗文法) - 再努力提起幾乎提不起來的信心,唸給外國人聽。 這一來一往的運作,是要一個人,用非常短的反應時間,處理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但如果是母語,這個不可能的任務,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輕易達成,連七歲小孩都會。那麼,英文要怎麼做才能變成這樣?先不談雙母語對不對,至少我們每個人都很清楚,現在的作法是錯的。
【臺灣英文讀寫教育的現況】 一、單字課變成記憶課 坊間和體制內充滿了各式各樣背單字的方法,圖像也好,字根字首也好,其實都只是記憶術,跟學單字完全無關。讓孩子背internationality就是i-n-t-e-r-n-a-t-i-o-n-a-l-i-t-y,跟訓練他背一串手機號碼沒什麼兩樣。 當然,有人說,會唸就會背,可是我們的發音普遍不講究,唸都唸錯,Phonics的基本拼讀怎麼學都沒有用。就算發音很好,Phonics的規則也僅限於單音節單字,一旦碰到多音節,規則完全失效。
二、文法課變成函數課
最簡單的函數:若X+2=3,則X=3-2=1 最複雜的函數:若遇到第三人稱單數,且動詞是現在式,則在動詞後面加s,或去y加ies。 這就是南陽街英文補習班很有名的「三單現」。但是再怎麼厲害的口訣,畢竟還是函數。我們的孩子,國一才開始學基本的函數。在臺灣,再貴的私校,都不可能在小一就教孩子基本函數。如果小一孩子的左腦不能處理基本函數,憑什麼他們要學著複雜的「三單現」,和其他充滿規則和例外的英文方程式? 這堂課,蕭博士就用十個跟「文」有關的面向,來解釋雙母語體系怎麼看待讀寫。
【抄寫】 #發音是聽說能力的第一印象 #寫字是讀寫能力的第一印象 讀寫的第一步,就是先把臺灣孩子歪七扭八的字換成漂亮的字。 上週我們希望孩子發音漂亮; 這週我們希望孩子寫字漂亮。 兩者都跟內容毫無關係,但是發音漂亮和寫字漂亮的孩子會讓人對他印象很好。就像我們會盡量讓孩子穿得體的衣服,讓孩子外表不要邋遢。好的第一印象,對求學、求職、求偶,都有好處。 蕭博士發明了一種嶄新的字體,叫做「臺灣雙語高山體」。怎麼從醜醜的字變成漂亮的高山體,有一個固定的訓練過程。
一、先畫歪蛋 畫幾次?畫多大?畫多小?蕭博士喜歡畫14次,但是都可以。只要畫出來就可以。
二、歪蛋幻化成字母 一顆歪蛋,可以幻化出a、c、o、d、g、q.
三、一切回到本體
什麼都不要多說,讀寫的本體,就是「抄」。蕭博士怎麼畫,怎麼寫,孩子就怎麼畫,怎麼寫就對了。
臺灣雙語高山體教學影片(1:54:00開始)
臺灣雙語高山體課堂講義https://drive.google.com/.../1OKkVC6MG_Am.../view...
四、爆棚的信心 當孩子寫字很漂亮以後,他會經歷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階段,叫做 爆棚的信心。 臺灣孩子學英文是沒有信心的。他們認為自己的發音不夠準,或是不確定夠不夠準,所以總是不敢開口。 但是,如果孩子能把一個英文字的草寫,寫得很漂亮,先不談他知不知道單字的意義,那就是他跟英文的一個連結,而且是他身邊所有同學和老師都無法否認的substance和evidence。練字這件事,沒有城鄉差距,生起的信心,會讓孩子跟英文結很好的緣。
五、美字就該抄經典 孩子練了一首漂亮的英文字,與其抄“This is a book.” 不如去抄寫一些經典的作品,例如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例如西方童謠、例如蕭博士的《言所遇言》#應該沒有人看過大書法家用美麗的小楷抄電話簿吧 這件事,是讓孩子先跟英文結緣,先把英文打底,沒有要孩子背起來,沒有要他記得單字怎麼拼,沒有要他記得文法的順序,純粹抄寫而已。
六、蕭博士的課堂草寫教案 - 喇叭播著Rain rain go away的朗誦音檔; - 小孩的耳一直聽著Rain rain go away的朗誦音檔; - 小孩的手一邊寫著美麗的Rain rain go away草寫; - 小孩的嘴會不自覺地金剛唸(不出聲默念)Rain rain go away 眼到、耳到、手到、心到,所以水到渠成。所有事情都放在一起了,他怎麼可能不會背單字?那些字,是靠死功夫、靠生命、靠肌肉記錄下來,完全內化。
【默寫】 默寫,就是「換個人說」。 換誰說?看你想效法的對象是誰。可以是鵝媽媽、迪士尼、流行歌的歌詞、費茲傑羅、莎士比亞。不論是溫度、廣度、還是深度的經典,只要能默寫出來,都是孩子以後學英文的資糧。因為孩子現在只是字很美,肚子完全沒墨水,就像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他去學文法規則的「三單現」是完全沒有邏輯可言的。
【學文法的路線之爭】 孩子學文法規則有兩條路線:演繹法和歸納法。
1、演繹法:給一條規則,演繹出無限種組合。 例如剛剛提到的規則「三單現」,給孩子這一條規則,就要求他們寫出: He hopes… She hopes… It hopes… Wen hopes… Jennifer hopes… Obama hopes… 用傳統的演繹法教孩子文法規則,其實就是要求我們的孩子「舉一反萬」。 第一條規則,舉一反萬。
第二條規則,舉一反萬。
第三條規則,舉一反萬。
加上例外,還要用函數腦去心算(假設語氣、關係代名詞、過去完成式...)比登天還難。
2、歸納法:告訴小孩一萬件事,只要找出一個規則就好,這就是「舉萬反一」。我們的母語就是這麼學,沒有人學不會。
爸爸我要吃飯 爸爸我要吃麵 爸爸我要吃菜 爸爸我要吃肉 #什麼都沒變只有最後一個字變了
媽媽我要吃飯 哥哥我要吃飯 妹妹我要吃飯 姊姊我要吃飯
#什麼都沒變只有第一個字變了
爸爸他要吃飯 媽媽他要吃飯 哥哥他要吃飯 妹妹他要吃飯 姊姊他要吃飯 #中間換一個字是比較大的孩子才會的技巧
爸爸他不吃飯 爸爸他將要吃飯 爸爸他從未吃過飯 #隨著年齡學會越來越複雜的中文語法
一次換一個未知數,是再正常不過的文法學習;通常都是先換字尾,再換字首,再換中間的字。一次能換兩個字的,是語言天才;一次能換三個字的,是天上妖怪。 這麼難的中文語法,我們根本寫不出規則。我們學會中文文法的方式,就是最呆最簡單最有智慧也最偉大的方式:死功夫
死功夫就是一直講一直講一直畫歪蛋一直畫歪蛋一直練草寫一直抄經典一直換字。 我們學英文文法的順序,跟學中文文法的順序,剛好顛倒。所以我們的中文有多好,英文就有多爛,這是歸納法和演繹法之間的戰爭。現在的臺灣,這場戰爭的結果,就是「用歸納法學會母語,然後企圖用演繹法學會外語」。事實擺在眼前,學外語這場仗,我們大輸特輸。
【學文法要先有基本盤】 基本盤就是,至少要先會一個句子。例如:爸爸我要吃飯。 這句話,要聽到熟極而流,唸到熟極而流,看到熟極而流,寫到熟極而流。此時孩子的腦袋裡,已經有五個元素輸入: 1、爸爸 2、我 3、要 4、吃 5、飯
一句變兩句,兩句變四句,四句變一萬句,一萬句變五萬句,他的英文就變中文了。我們共同的工作,就是先團結,讓孩子去上學之前已經有底子,讓他的英文老師,能用這種方式教他們: 從,爸爸我要吃飯, 變,爸爸我要吃麵, 變,哥哥我要吃麵, 變,哥哥我要煮麵, 變,哥哥她要煮麵。
從「爸爸我要吃飯」到「哥哥她要煮麵」,表面上看起來所有的東西都換了,就是骨子裡的文法沒有換。 這個革命性的英文文法教學,希望臺灣的英文老師們,能慢慢往蕭博士這邊靠攏,慢慢用這種方法教臺灣的孩子。 問題來了。我們沒有很多時間讓孩子把所有句子都熟極而流,那要選什麼句子比較有效率呢?
【讓經典當孩子的文法基本盤】
「爸爸我要吃飯」 「寫信告訴我今天海是什麼顏色」 如果要選擇為孩子打底的文法基本盤,那我們寧願讓他去學後者,經典歌詞,一樣的學習時間,可以一兼二顧。 我們的意識形態決定我們想讓孩子背哪一種句子。是出口成章引經據典?還是菲傭說的實用英文。我們現在的英文課本,教的都是實用的英文。 孩子的腦子,現在只輸入實用英文,將來就只輸出實用英文,福報不夠,實用英文就變臺傭。 孩子的腦子,現在若輸入經典英文,將來可以輸出經典英文和實用英文,福報不夠,可以飄洋過海當外師,受人尊重。 為什麼? 因為天上的經典,可以下凡,例如: 搖搖搖到外婆橋, 開開開到福和橋, 請您開到福和橋, 請您開到福和橋謝謝。 #經典童謠可以變成實用的計程車對話 實用的語言,很難變成經典,除非是大文學家。臺灣沒有200萬個文學家,但是臺灣可以有200萬個背了滿肚子經典的孩子,再用換字的方法,變成正常人的實用對話。
【譯寫】 準備好英文基本盤(童謠Rain rain go away),就可以開始換句話說練中文翻譯。首先,用Google、字典查出個別單字的中文意思,再用中文換句話說,然後開始翻譯成通順的中文。 Rain rain go away 雨水、雨水、走、離開
翻譯1:雨啊雨啊快快停。 問問自己:「雨啊雨啊快快停」的英文翻譯是什麼? 回答自己:Rain rain go away #恐怕很多人看到停就會想用stop這個字
翻譯2:雨啊雨啊不要下。 問問自己:「雨啊雨啊不要下」的英文翻譯是什麼? 回答自己:Rain rain go away #恐怕很多人看到下這字就不會翻成英文了
翻譯3:雨停! 問問自己:「雨停!」的英文翻譯是什麼? 回答自己:Rain rain go away
翻譯4:請晴! 問問自己:「請晴!」的英文翻譯是什麼? 回答自己:Rain rain go away #到目前為止有四句中文孩子都知道翻成英文是什麼 #換出來的中文句子越多代表孩子懂越多可能的翻譯 #到目前為止都是自學都靠母語 #中文有多好英文就多好
【改寫】 經典句:Rain rain go away. 雨別再下
改動詞:Rain rain fly away. 雨啊快飛
改名詞:Train train fly away. 火車快飛 #改寫就是換個字說而且一次只能換一個
“Rain rain go away.” 和「火車快飛」這是中英文裡面,難得一見的美麗邂逅。蕭博士翻譯的歌曲「月夜愁」裡面,有一句歌詞的翻譯,也很讓他驚喜:目屎滴 My sigh deep. 越是經典的文本,越有機會發生這樣的巧合。那種很快樂的巧合,會讓孩子大大提升對文字的敬畏和重視。那種很快樂的巧合,蕭博士希望臺灣的孩子可以玩出來。
月夜愁 Moon's Blue, Too | 蕭博士英譯 | 台語原唱
月夜愁 Moon's Blue, Too | 蕭博士英譯 | 英譯試唱
從“Rain rain go away.” 一直換字換到「火車快飛」,跟「爸爸我要吃飯」一直換字換到「哥哥她要煮麵」,是一樣的道理。都在用「換個字說」的技巧學文法: 1、先默寫英文經典句子 2、用自己的母語把這經典句子的文意,透過「換句話說」趕快弄得透徹。因為在一直翻譯的過程中,會對英文原文有很深的理解。 3、然後一次換一個字,變成一個新的英文句子。 4、拿新的句子回頭再去做換句話說。
這就是蕭博士設計的,無限迴圈、中英互攀、有玩沒完的讀寫練習。它就像一門絕世武功,假以時日反覆練習,孩子滿腦子都是經典,然後會很直覺地用中文和英文翻來覆去地鑽研它。配上漂亮的發音,漂亮的草寫,單字早就背起來,文法當然也學起來。然後絕對有很棒的考題,可以測試出孩子這樣的讀寫能耐。 到這裡,我們跟著蕭博士,重新認識了單字、文法、和考題。也重新定義了英文讀寫。
*大蒨補充: 翻譯和文法 蕭博士曾經在2019年的「小學英文大學問」第九和第十堂課,帶著大家練習譯寫和改寫,筆記跟大家分享。
第九堂筆記(羊毛天雪來的語文化)https://drive.google.com/.../1MoVn5XkkDUqlV3sl28e.../view...
第十堂筆記(換句話說換個字說)https://drive.google.com/.../1vsevvLUgGe5Aremx8vQ.../view... 【讀寫教學施行上的策略】 有人會說:這個全新的英文讀寫方法是很不錯,可是在施行上會有問題。例如,很多人可能不知道“Rain rain go away.”裡面的away要換成什麼英文。 #這個時候就是外師上場的時候
蕭博士上週就提到過:「中師先用;中師重用。外師後用; 外 師活用。」
中師先用:先上場幫孩子調音,教孩子翻譯。 外師後用:再上場教孩子換字。 用他母語的語感,告訴我們的孩子,可不可以換這個字。 若請不到外師,Be creative. 一線老師可以先收集學生的換字答案,用一週的時間,找有外師資源的善心團體平台,或是線上英文高手諮詢。一週後,再拿著學到的答案跟學生檢討。【Zoom out看看蕭博士的讀寫五階段】
一、抄寫 換支筆說,寫字超漂亮。
二、默寫 換個人說,溫度也可以、廣度也可以、深度也可以、經典都可以,出口成章。
三、譯寫 換句話說,母語有多強,外語就多強。
四、改寫 換個字說,外師上場。
五、重寫 換群人說,就是換蕭博士說,也就是集體創作。蕭博士找藝術家、音樂家、書法家... 讓另一群人重新詮釋經典。也可以換孩子說,找會樂器的孩子、會畫畫的孩子、會寫字的孩子,讓他們一起重新創作背到滾瓜爛熟的經典,就在CLIL,因為我們已經開始用每個孩子的才氣來跟英文結合。 #這就是蕭博士心中的五階段讀寫也是臺灣超強的CLIL
小學生學英文讀寫,蕭博士就這麼教。 博士生學英文讀寫,蕭博士也這麼教。 外國人學中文讀寫,蕭博士當然還是這麼教。(先背中文的經典,然後練漂亮的書法,然後換句話說翻譯成英文,然後找中師幫忙換個字說,最後集結他們的才氣來做中文的創作) 到底,是什麼是「文」?
【文氣】
只要看過人文作品(瓊瑤、倪匡、金庸...)都知道,任何一部小說,任何一首歌,都有文氣。例如鄧麗君的小城故事,唱起來順、有故事、有邏輯、有畫面,這就是那首歌的文氣。 我們現在的母語教育,不強調肚子的墨水。若回到300年前的私塾教育,孩子絕對是有中文的文氣,不管高低。雖然現在我們一般人,連中文的文氣都不見得有,但是蕭博士的野心卻大到想教臺灣孩子英文的文氣。蕭博士確定,孩子的英文文氣是可以培養出來的。方法是恢復英文的讀經教育,背鵝媽媽童謠等經典打底。孩子的腦海和胸襟,一直用經典去洗,熏習久了,就有那個文氣。 臺灣的大學學測,每年有一萬個高三學生交白卷,拿零分。請弄清楚,這張白卷,不是文字白卷、不是文義白卷、不是文法白卷,也不是文章白卷,而是「文氣」白卷。 那張白卷的文氣是零,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要從何開始。這些交白卷的學生,不是文字不會,不是文義不會,不是文法不會,不是文章不會,他們是根本不知道要從何下筆。 蕭博士希望臺灣十年後,零鴨蛋。 #2030鴨蛋變零 為什麼我們有一萬張白卷?因為我們教英文的順序,完全顛倒。如果這些高三孩子從小一開始,用今天說到的「讀寫五階段」抄寫、默寫、譯寫、改寫、重寫經典,重複練習12年,給他一張報白紙,絕對不可能有白卷。他會知道怎麼開始,就是他有文氣。
【文章、文法、文義、文字】 文氣降一點是文章。就是用主題句、發展句、結束句來寫一篇四平八穩的作文。對蕭博士來說,文章跟文氣比起來,低階太多,學起來又有固定的共識,並不困難。可是那不是蕭博士要的,他要的,是孩子有文氣。 因為文氣打六折,就變成文章。 文章打六折,就變成文法。 文法打六折,就變成文義。 文義打六折,就變成文字。 #我們現在傻傻的把文法和文字當成多麼神聖的事情在教在學在考
*大蒨補充: 蕭博士的作文十四體 蕭博士曾經在2019年的「小學英文大學問」第十一堂課,帶著大家練習用主題句的方式寫英文作文,筆記跟大家分享。
《小大》第十一堂筆記(換句話說換個字說)https://drive.google.com/.../17ZtJ.../view...
蕭博士的英文作文十四體,影片連結
【學語要謙卑 學文要傲氣】 樂高,可以從一顆積木堆成摩天大樓。就像學發音,萬丈高樓吐舌頭。可是這個邏輯,只針對聲音。 學發音,要從一塊小小的樂高積木開始,謙卑的疊,最後疊成摩天大樓。學讀寫,是跟學發音完全相反的邏輯。不能謙卑,千萬不能從單字這個小樂高開始,要一次攻頂到整首經典。童謠也好、歌曲也好、莎士比亞也好,一次學全部,就先學到了文氣。從背得很熟的經典裡一句話,掐頭去尾挑幾個字出來,比從腦袋裡2000個單字的倉庫找幾個字出來,實在簡單太多。
例如背熟了這首童謠: Rain rain go away. Come again some other day. Little Johnny wants to play. 從裡面,可以挑出: Go away! Come again! #學語要謙卑地跪在地上練發音 #學文要傲氣地飛上雲端練文氣 語文就是這麼極端。這兩個極端加在一起,就是語文真正的奧秘。
【教育的意義】 本班下課前,要謝謝師公Mr. Rogers、謝謝團隊、謝謝彼此、謝謝自己。 為什麼要謝謝自己? 因為人是內心的投射,孩子是自己的投射,所以只要謝謝自己,就等於謝謝所有的人。謝謝自己的人,就是肯定自己的人。 教育的意義,就是「對自己有信心,對別人有愛心」。回到今天的課程,孩子會寫漂亮的草寫,就有了信心;孩子答應用草寫簽名送同學,就有了愛心。一切都回到歪蛋,教育的本體,從那裏開始。 (筆記結束)
128464 第二堂課:文 2020-12-17 11:04:57 113281 Irene MsgArticle ---
ZC1283261
ZC1283261,ZC287860,ZC886651
3
1
總覽
0
87
Irene
0
0
/main/wdb2/images/1x1.gif
第一堂課:音 大蒨小編 2020-11-21 蕭博士 | 臺灣雙語 | 全民師資班 第一堂課:音 這一堂三小時的課,您會學到: 1、 認清自己的美語聽說程度到底在哪裡? 2、為什麼臺灣孩子應該要一次攻頂,學主播口音? 3、學好美語發音的14個清楚流程。 4、孩子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學Phonics? 5、家長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找外師? 5、英文單字背不起來的根本原因。 6、我們講美語怪腔怪調是為什麼? 7、CNN主播隨機一句話,蕭博士20分鐘教會您唸。
「你們為什麼要坐在這裡三小時,想著要幫別人的孩子?」 (下課前,全班起立,蕭博士忍不住問大家。 ) 「這個問題讓你們很尷尬我知道。但是如果你們仔細地想,最後一定會發現,其實別人的孩子,就是你們的孩子。」 「這個時候你們就不尷尬了。因為我其實在問,你要不要幫你的孩子?」 「要。 」全班一起說。 「好,我們下週見。」蕭博士 | 臺灣雙語 | 全民師資班 第一堂課:音
2020/11/21(六)14:00~17:00 蓮潭國際會館 402教室 筆記 | 大蒨
這一堂三小時的課,您會學到: 1、 認清自己的美語聽說程度到底在哪裡? 2、為什麼臺灣孩子應該要一次攻頂,學主播口音? 3、學好美語發音的14個清楚流程。 4、孩子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學Phonics? 5、家長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找外師? 5、英文單字背不起來的根本原因。 6、我們講美語怪腔怪調是為什麼? 7、CNN主播隨機一句話,蕭博士20分鐘教會您唸。
第一堂課三小時的影片在這裡
第一堂課6600字的筆記在這裡
【前言】 臺灣面對COVID-19,防疫不到一年,世界第一。 因為有對的方法:戴口罩、勤洗手、少群聚。 因為有對的領導:衛福部長、團隊、臺灣國家隊。 因為全國如臨大敵團結在一起,就做這一件事情。 臺灣面對英文,學習已經七十年,還不知道自己在世界的哪裡。 今天在場的每一位,都是面試官。請用三小時的寶貴時間,聽蕭博士談他畢生所學,能夠為臺灣的雙語教育提供什麼方法,他又計畫如何領導大家。請用您一輩子的人生經驗,判斷是否要信任他。
【您可能不清楚的現況】 一、#2030臺灣雙語 蔡總統針對臺灣的雙語教育,已經訂出最高目標:10年後,也就是2030年,臺灣要變成雙語國家。
二、#臺灣大一學生的英文力
高三學生,保守估計學了至少九年的英文,到了考大學的時候,很穩定地每年會有一成學生(約一萬人)英文作文零分、翻譯零分。也很穩定地有六成的人不及格。您會想知道,那這些高中生在國中的時候,都在做什麼?
*2003-2020大學學測總數比較 https://reurl.cc/9XNoOa
三、#臺灣國中生在學KK音標 KK音標,是一個全世界都不再用的發音系統。很多學生KK學不好,老師會怪他們在小學的時候就沒學好。那麼,臺灣的小學生在學什麼呢?
四、#臺灣小學生在學Phonics 小一學生學Phonics,其實有兩個很嚴重的問題: 1)國中生學KK,小學生學Phonics. 兩套系統並不銜接。 2)Phonics其實是給外國七歲孩子學英文拼寫的,我們臺灣直接拿來學發音。 我們的小學生,Phonics其實也學不好。小學老師會說,因為這些學生已經在幼稚園就亂學了。那麼,臺灣的幼稚園在學什麼?
五、#臺灣幼稚園孩子即將開始學英融(英文融入生活) 大家看看臺北市引以為傲而公開的「英融」教案: 老師:"Attention!" 四歲到六歲的孩子:"One! Two!" #這真的是我們想教給我們孩子的東西嗎? 大學怪高中,高中怪國中,國中怪小學,小學怪幼稚園。 別再怪來怪去,英文究竟應該學什麼?怎麼學?什麼先學?什麼後學?蕭博士把畢生所學,分成美語發音、英文讀寫、西方文化三大塊,花12小時,帶您用飆車的速度,導覽一遍。當您跟著蕭博士衝破了英文的天花板,看到了雙語的天際線,您會重新思考您的孩子、您的學生、甚至您自己,跟英文之間的關係。您也會更明白看見,蕭博士的心願。
【十個對美語聲音的迷思】 今天要學的,是「聲音」。 我們對美語聲音,其實是大外行,以下十個迷思,您是否真心、虛心、用心地為了孩子而弄懂過? 1、我們的「發音」為什麼不好? 2、什麼是「口音」? 3、為什麼要「調音」? 4、該怎麼「練音」? 5、什麼時候才應該開始學「拼音」? 6、什麼是「音素」? 7、到底該學哪一種「音標」? 8、怎麼分「音節」? 9、怎麼學「音調」? 10、怎麼培養「音感」?
【發音】 #過早開始模仿 孩子接觸聲音,根本不知道這是哪國的語言,他們只是本能地想要模仿(就算聽到狗叫或貓叫都想模仿,對吧?)。四歲的孩子,已經有自己的母語,所以會很自然地拿自己腦袋裡面的聲音儲備來比對。找不到完全一樣的,就拿一個類似的聲音來替代。 #用近似音替代 華語有37個聲音,英文有44個聲音。我們從母語聲音資料庫,去搜尋美語聲音的時候,有時候槓龜,有時候中獎。所以講起美語的時候,總是有些聲音不一樣。這個人,我們就說他有「口音」。 #從小養成口音 口音就是「不夠」,口音就是「落差」,口音就是「我找不到跟您的母語一模一樣的聲音」。我們當然不是完全找不到,而是找到「近似」的聲音。但是「近似」就是「不是」。最常見的例子,是外師說Thank you,臺灣小孩說3Q,因為我們的母語裡面,沒有吐舌頭的聲音,所以小孩能找到最接近的聲音,就是3。然後我們臺灣大人就安慰孩子說:「口音不重要,能溝通就好。 」這句話,已經自欺欺人70年。這就是臺灣悲哀的現狀,也是我們學發音的起跑點。
【口音】 #主播口音 就是「聽不出來口音的口音」,也叫做標準口音。完全聽得懂,但是猜不出從哪裡來的。例如CNN的電視台主播,說話字正腔圓,沒有人聽得出來她/他來自哪裡,因為電視台會事先篩選掉有口音的主播。 #老鄉口音 就是「聽得出籍貫的口音」,例如:你聽起來像紐約人、南方人、英國人。這樣的人,因為口音不標準,在不同的區域,有小小差異,雖然不影響理解,但是不可能在主流媒體播新聞。
#老外口音 就是「聽得出來你來自哪個國家」的口音,例如:他聽起來一定是日本人。這種口音,常常造成理解上的誤會,和溝通上的障礙。 問問自己:我們臺灣人講英文是什麼口音? 我們臺灣人講英文,是人家很可能聽不懂的「老外口音」,而不是聽得懂只是帶點地方特色的「老鄉口音」。蕭博士要臺灣的孩子先攻頂,直接學會「主播口音」,等到主播口音的火候成熟,把某些聲音微調,就可以隨便學任何一個種自己心儀的老鄉口音。所以從國家政策的層面來說,我們的孩子應該一開始先學最主流的,聽不出來自哪裡,的主播口音。
**補充 臉書創辦人在清華的演講,就是典型的「老外口音」雖然誠意十足但是台下仍然聽得霧煞煞。因為是臉書老闆,所以仍然贏得掌聲。想像一下,台上的演講者換成我們的孩子,一口老外口音,恐怕先換來很狐疑的眼神:
老電影《The Parent Trap天生一對》這一幕,左邊的女孩是雙胞胎姊姊,跟爸爸住美國。對美國人來說,她講的英文是「主播口音」,她妹妹講的是「老鄉口音」。右邊的女孩是雙胞胎妹妹,跟媽媽住英國,對英國人來說,妹妹講的是「主播口音」,對美國人來說,就是有英國腔的「老鄉口音」:
【調音】 #調音有流程
第一課:吐舌頭
第二課:捲舌頭
第三課:66音(子or母)
第四課:88音(子+母)
第五課:140音(子+母)
第六課:280音(子+母)
第七課:8800音(子+母+子)
第八課:5000字的《超自然發音字典》
首發工作坊
宜蘭工作坊
台中演講
蕭博士字典QA
第九課:42首《蕭博士慎選童謠》
童謠音檔在這裡https://drive.google.com/.../1Nzik9Rr0E5MV3JjUP9jX...
3歲孩子唸童謠
11歲孩子唸童謠
3歲、10歲、20歲孩子唸童謠
第十課:14首《言所遇言》
老鼠遇言 (奇積木版)
老鼠遇言 (歌曲版)
14首遇言導覽 (35:25)
第十一課:14首莎士比亞的簡單十四行詩
第十二課:154首莎士比亞比較難的十四行詩
Sonnet 18 (奇積木版)
Sonnet 76 (蕭博士示範)
Sonnet 18 (11歲男孩成果)
第十三課:《自我介紹 The best scenery》 蕭博士朗讀版
蕭博士解說版
第十四課:《I hope》淨行品格式,英文抑揚五步格的詩。 奇積木版
透過這14個流程,讓臺灣孩子先學會主播口音。如果不用這個流程,就是重演七十年來的劇本:
第一集:小孩聽到英文,會本能地拿37個華語聲音去學44個美語聲音,模仿出「老外口音」。
第二集:然後很多自己英文也沒有學好的大人,似是而非地跟孩子說:「沒關係沒關係,口音不重要,能溝通就好。」
第三集:孩子到了要學Phonics的時候,才發現他們「發出來的音」和「聽進去的音」,根本對照不起來,所以拼音能力很弱。
第四集:拼音能力弱,背單字對的機率就低。
第五集:單字老是拼不對,考試成績低。
第六集:考試成績低,不是花錢去補習,就是直接放棄。
(全劇終)
#發音要認證 調過的音,如何認證?
1)自由心證:用生命的聽覺,跟雲端音檔對比。
2)有信心的臺灣人現在不夠多。沒有信心自由心證,就花500元讓蕭博士或雙母語師資認證。蕭博士親自主持的認證,是童謠、寓言、莎士比亞和演講稿。目前的童謠認證,最老的考生80歲,最小的8歲,如果有幸親眼見證, 每一幕都很感人。
蕭博士親自認證88音
蕭博士親自認證88-8800音 (1:30-6:22)
11歲男孩認證42首童謠
#學會就回饋社會 發音認證過了,就開始回饋社會,不然蕭光頭教我們要幹嘛? 1、開班,收錢,積福。 2、開班,不收錢,積德。 全臺雙母語師資開課資訊 https://reurl.cc/8nM4Xg
【練音】
#埋頭自己練 #揪團一起練 雙母語師資有500人,各自組團在練;每天九階10梯固定有300人上線,也各自組團在練;今天現場的叔叔伯伯姊姊哥哥弟弟妹妹也即將開始練。請注意,不要去管是誰帶練。練發音沒有那麼難,練就練,重點是持續唸。
*跟立德團練吐舌頭33
*跟大蒨團練臺灣雙語66音
*跟怡夙團練88音
*跟田田團練88音
*跟草莓團練140音
#光頭陪你練 真的想更親近蕭博士,那就報名師資班,讓蕭博士和500位學長姐在師資班課堂陪伴著您練。
【拼音】 #Phonics這時候才能教 這是很悲傷的故事。看看我們大人到底對孩子做了些什麼殘忍的事? 我們不懂臺灣孩子發音的可怕起跑點,不理解主播口音、老鄉口音、和老外口音的差別,沒有讓孩子調音,沒有陪孩子練音,就要讓小一孩子直接學Phonics。 Phonics明明是歐美的母語人士發明的一套拼音方法,等他們的孩子七歲之後才敢教他們。臺灣不問三七二十一,隨便拿來就用,根本不管我們的孩子之前根本沒有那六年準備的時間。
#單字這時才好背 這是另一個很悲哀的故事。 發音標準,聲音和文字的結合才能緊密,拼音的邏輯才會清晰。如果提前叫沒有發音基礎的孩子背單字,表示孩子一直在背「現在很難背」的單字,然後被誤會不認真、不用功、不聰明。 #外師這時才該聘 中師重用,中師先用。外師後用,外師活用。不要製造中師外師對立。 中師先用,因為中師和孩子是同一個語言,同一個文化。不可以讓孩子學英文,一開始就接觸外師,用他們很陌生的語言溝通。蕭博士小時候一個人在德州,身邊的外國人都是24小時不打烊的「外師」,跟我們現在認定的,一週見到孩子幾次,一次幾小時的「外師」,完全是不一樣的概念。但是我們都懶惰,都便宜行事,都把概念亂轉移,只是圖個安心。 這個「捨中師、迷信外師」的可怕的災難,大家聽懂了,就謙卑一點,一起防堵。 先用中師,中師調音調好了,再交給外師。相當於鋼琴先調音,音準了,再開始彈奏曲子。外師這時候會覺得,班上這批學生,好像自己國家的孩子,不用一直跟他們糾纏在很奇怪的發音,可以好整以暇地教他們很好的英文。【音標】 問:KK音標比萬國音標,誰標得比較準? 答:音標只是符號,它代表某個聲音,但是需要靠人去把聲音發出來。所以「音標長得什麼樣子」,跟「發音標不標準」沒有半毛錢關係。KK、DJ、IPA、漢字、五十音、注音,都是音標的一種。可是臺灣人就是覺得注音符號不能標英文,就像「買東西,只能用紙鈔、不能用零錢」是一樣奇怪的迷思。蕭博士為了打破這個迷思,奮鬥了27年。
#音標只是標 #音標不是音 #音標只是划去文字世界的渡船 注音符號的存在價值,就是讓我們過渡到文字。今天這張完全沒有注音符號的講義就是最好的證明。如果今天這張講義要給小二的孩子看,那就需要加上注音符號。我們現在看到所有英文雜誌上面都沒有KK音標,證明KK音標也就是個過渡的工具。別把音標揹上岸。
**補充:蕭博士2018年於臺中教育大學談「音標的真實義」
#KK音標已經絕版所以我們需要更換 KK已經絕版。我們需要跟真實有決策權的人討論,到底怎麼辦?要留KK,還是轉DJ,還是美國人常用的韋式?這個話題,語言學界已經暗潮洶湧很久了。
【音素】 #單位最小但是影響發音最深 #國語有37個音素 #美語有44個音素 #臺灣雙語有66個音素 臺灣雙語66音,蕭博士是這樣整理出來的:先把華語聲音通通列出來。再把美語聲音通通列出來。全部加在一起,一樣的踢掉,不一樣的留下來,最後變成66個聲音。 這66個聲音,是臺灣雙語國家資本。它是本金,所有英文的學習,都要圍繞這66個聲音生利息。英文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這66個聲音的基礎上。它就像防疫時期的口罩一樣,應該確實地戴在每一個孩子身上。臺灣齊心做到,就世界第一。
《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 專家學者版
歡唱推廣版
6分鐘解說版
27分鐘解說版
臺灣雙語注音歌
有了66個聲音的資本,背單字當然比較快,學文法當然比較輕鬆。我們都捨本逐末,又想孩子單字背多一點,又想孩子文法學好一點,結果真正重要的發音,就是不要學。然後自以為是地說:「人家老外不是也有英國腔、紐西蘭腔、波士頓腔... 」#該清醒了 我們的孩子,講得可不是英國腔。我們的口音,應該是跟日本、韓國差不太多的「老外口音」。拿「老外口音」來跟「老鄉口音」相比,就像拿蘋果來比橘子,是太荒謬的邏輯。
#現在就起步解套70年來學英文的困境 1)66個聲音,像戴口罩一樣,學起來。 2)動動手指click,把這個口罩散播出去。 3)開始練習66個聲音彼此之間的組合。
【音節】 66音彼此之間,有無限多種組合,大家不要忙修瞎練。 所有的排列組合裡面,最重要最基礎的排列組合,蕭博士都幫孩子找出來了。從88音到8800音,有非常清楚而且符合語言學的邏輯: 1)英文裡面只有兩個聲音,母音和子音。 2)一個母音,一個音節。 3)母音的前面可以帶一個孩子(子音),後面也可以帶一個孩子(子音),當然也可以什麼都不帶。 4)#88音140音280音,就是66音裡面,一個母音,前面帶一個孩子的組合。這是華語聲音和美語聲音的混血兒,有點挑戰又似乎熟悉,是孩子練習發音最好的橋樑。 2)#8800音,就是66音裡面,一個母音,前面和後面各帶一個孩子的組合。這是真正美語聲音的單位。 3)#超自然發音字典 接下來的組合,是進階而且臺灣人最喜歡的組合:單字。 單字更不能忙修瞎練。蕭博士為臺灣孩子選了5000個字,編成一本字典。5000字的排列順序,就是一套課程:孩子的耳朵,會聽到「重音節母音」的主導;孩子的眼睛,會看到Phonics的邏輯。蕭博士的5000字典音檔已經放在雲端,跟臺灣分享。 字典音檔連結在這裡https://app.box.com/s/fgjwtqmrguzc7yz1fvi3r9s2mk1cx6xb
【音調】 #判斷單字的虛實 #計算句子的語調 #內化常見的句型 所謂的語言,其實就是比較無聊的音樂。 所謂的學語言,其實就是「你學我唱生日快樂歌」。 能模仿生日快樂歌,就足夠證明我們距離臺灣雙語只剩最後一哩路。因為66個音素大家都已經會了,只剩下湊在一起的組合練習而已。湊在一起之後,語調一轉換,原本聽起來很無聊沒有意義的聲音,都變成有意思的句子和篇章了。 蕭博士在這堂課最後,在CNN隨便播一段影片來教學。證明主播口中的任何一句話,我們都可以用66個音素排出來,找到語調,從慢到快,自信標準地唸出來。【先學話才對話】 外師:Please turn your textbook to page 160. 孩子:Ok. 孩子對外師說的那句“Ok” 不是對話,而是用生命的本能在亂背一些可能的回應。反正外師嘰哩呱啦講,孩子只要說“Yes”,爸媽就掏錢了,因為爸媽根本聽不懂。臺灣應該要覺醒。每個父母都應該冷靜下來想想:憑什麼我的孩子可以跟外師對話?「對話」之前,一定有一個階段叫做「學話」;「學話」之前,一定有一個階段叫做「調音」;調音之前,一定有一個階段叫做「沈默期」。 學好任何一個語言都有一個1~3年的沈默期。我們可以接受孩子學母語,三年不會說話,心不慌。我們能不能接受孩子學美語,三年不會說話,心也不慌? #沈默三年再調音再學話再對話 這才是學語言合理的順序 #先學外師講話才能跟外師對話 #先學話才對話 #先調音才學話
*補充:蕭博士談「學人說話和與人對話」
【蕭博士隨機教一句CNN英文】
CNN | Anderson Cooper rips Trump for hijacking coronavirus briefing 教學片段在這裡 02:01:00-02:16:00
一、英文字母的讀法,七十年來都教不會 CNN都唸成吸恩恩, 英文26個字母的唸法都搞不定。到底要癡心妄想CLIL什麼? * 蕭博士在南投參加「英文教學成效檢討會」開場,談英文的26個字母:
* 雙母語師資團練英文字母A-Z
二、Anderson Cooper這個名字,可不可以用66個注音符號拼出來?當然可以! 第一個音節:An(母子) 第二個音節:der (子母) 第三個音節:son (子母子) 要會唸這個名字之前,至少要先會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的49和18。而這一切的聲音都在我們的注音歌裡面。只是老外把這些聲音飛快地放在一起唸。 如果,我們放慢10倍速度唸呢? 放慢速度,大家都唸得超級好。 聲音很公平,沒有難易的差別,各個擊破,再合體,就能唸得很好。 比較麻煩的是語調。英文最難的地方,就是千變萬化的語調。 Anderson Cooper rips Trump for hijacking coronavirus briefing. 這句話只有八個單字,但是湊起來至少有32種可能的語調,端看外國人當時說話的心情。 我們的華語,不管說話者的心情怎麼波動,聲音都不會變。大家想像一下,教我們寶貝英文的外師,他的心情一波動,語調就變。對我們的孩子來說,外師語調一變,那句英文突然就變成另外一首歌,這有多可怕?我們居然相信孩子可以靠多聽就自然而然學會。
蕭博士用20分鐘教 This is what the president is clinging to. CNN影片 (01:55)
蕭博士教學片段 (02:16:00 - 02:40:30 )
20分鐘裡面的三個重點: 1)語調,相當於唱一首歌的旋律:美語的語調難,是難在語調很多我們不熟悉的輕聲。咬字,相當於唱一首歌的歌詞:就是66個雙語注音符號的各種組合。其中,母音要先學。 2)英文裡面,只要想唸快,所有省略的母音,就都變成ㄜ。(小孩玩拿槍射擊的遊戲,嘴裡發出的聲音,一定是: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因為ㄜ這個母音最簡單) 3)把美語當成音樂來學,根本沒有難度,是我們的眼睛在騙我們,它很難。蕭博士用這三個小時,從美語發音最基礎的雙語注音,到雙語注音組合的音節,到最後美語主播飛速說話的句子教學,只想證明一件事:學美語發音的邏輯次第,就是這麼清楚,只要按照步驟,任何人都有能力唸出很漂亮的發音。
【結語:每個孩子都能學會】
從最基本的臺灣雙語66音開始學,到音節,單字,句子,語調,經過有系統的訓練,小孩子都可以精準模仿。如果今天隨機在CNN選的句子,大家都可以唸這麼好,那還有什麼聲音我們做不到?這條路,就算花10年時間,也能學會了,更何況大家今天其實學得非常快。 也就是說,今年3歲的孩子,到了2030年,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任何他/她想模仿的美語句子。這樣的孩子,到了任何補習班,到了任何外師面前,有什麼不能學?
128333 第一堂課:音 2020-12-15 15:14:38 113281 Irene MsgArticle ---
ZC1283261
ZC886651,ZC287860,ZC1283261
4
0
總覽
0
82
Irene
0
0
/main/wdb2/images/1x1.gif
第四堂課:關係 大蒨小編 2020-12-12 蕭博士 | 臺灣雙語 | 全民師資班 第四堂課:關係 這一堂三小時的課,您會學到: 1、 未來100年臺灣的雙語工程藍圖。 2、2020年的臺灣社會,對於雙語教學充滿什麼矛盾? 3、Trust the process:臺灣雙語具體步驟再複習 4、內行人知道但是不說的事:母語拉拔外語 5、從孩子的立場出發,檢視學雙語的路上,會跟這個世界發生什麼樣關係。 6、這些關係,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孩子處理? 7、《I Hope》蕭博士送給臺灣孩子,從早到晚的14個提醒。
下課前,九歲的小青上台,把Hello Kitty包包放頭上,笑得燦爛。 「好不好玩?」蕭博士問小青。 「好玩!」 蕭博士:「你們都知道,她說的是真的。好玩,因為我是真誠的。大家就拿真誠和愛,去幫孩子調音。剩下的事,交給我們團隊,給我們時間,讓我們來搞定。」
蕭博士 | 臺灣雙語 | 全民師資班 第四堂課:關係
2020/12/12(六)14:00~17:00 蓮潭國際會館 302教室 筆記 | 大蒨
影片
這一堂三小時的課,您會學到:
1、 未來100年臺灣的雙語工程藍圖。 2、2020年的臺灣社會,對於雙語教學充滿什麼矛盾? 3、Trust the process:臺灣雙語具體步驟再複習 4、內行人知道但是不說的事:母語拉拔外語 5、從孩子的立場出發,檢視學雙語的路上,會跟這個世界發生什麼樣關係。 6、這些關係,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孩子處理? 7、《I Hope》蕭博士送給臺灣孩子,從早到晚的14個提醒。
#未來100年臺灣的雙語工程藍圖
L1 美語的聲音:聽覺的學習 L2 英文的文字:視覺的學習 L3 西方文化:資訊的載體 L4 臺灣雙語怎麼執行:先處理好關係
今天的課,是最難的一堂課。為了承載前三堂課的重量,所以這堂課的格局必須最恢宏廣大。雖然是最難理解,也最難表達的課,但也是最值得聽起來的課。聽懂了,就勇猛執行;還沒聽懂,就放心裡,小火慢慢燉。
#2020年的臺灣社會對於雙語教學充滿矛盾
我們都經歷過學母語的階段: 1~2歲不太會講話 3歲大爆發 6歲大概就什麼都會講 7歲第一次拿筆把ㄅㄆㄇㄈ寫了又寫 8歲寫歪歪扭扭的中文字 然後開始一輩子的母語旅程
學母語的經驗,到了長大學外語,好像就集體失憶,彷彿外語是一種完全不同的語言,不用等,不用孵,不用熬,一學,就要孩子馬上能背、能寫、能跟外師對話。
矛盾1: 我們一邊覺得自己很重視英文,一邊在行為上很輕視英文。
矛盾2: 我們一邊說外師很重要,一邊又說口音不重要,能溝通就好。
矛盾3: 我們一邊說分數不重要,只要孩子對英文有興趣不怕跟外國人開口就好,一邊又叫孩子背單字學文法做考題。 全天下最弱勢的是天龍國的小孩,一天從醒來到昏迷過去,沒有10分鐘是他們可以決定的。他們被排得滿滿的行程,都不是秘密。
#信任製程 Trust The Process
先語後文。聲音都搞定,才能去寫字。這不是新的發明,是母語的記憶。蕭博士給了臺灣清清楚楚的步驟。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信任製程,然後上路。
1)盤點華語的聲音。
2)盤點美語的聲音。
3)排列華語和美語的聲音。
4)去蕪存菁,重複的不要。
5)整理出屬於我們自己的《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
6)在《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的無限多的組合音素裡面,找出最重要的組合來練習。先開始練很像華語的CV組合,再練最道地的美語聲音CVC組合。 #C是子音V是母音 #CV就是子母組合音 #CVC就是子母子組合
7)CV練習:88音/140音/280音
8)CVC練習:8800音。 練完8800音之後,我們對於美語的「音」就能掌握。接下來學「文」。
9)然後用5000字的《超自然發音字典》,給自己一個不要放棄英文的機會。
10)用漂亮的發音,學西方的經典:童謠、寓言、老歌、詩詞、演講。
11)先學會漂亮的英文草寫,再寫印刷體。
12)漂亮的草寫要拿來抄寫、默寫、譯寫、改寫西方文化裡,有溫度、有廣度、有深度的經典:童謠、寓言、老歌、詩詞...
13)在經典文本裡面,換句話說,換個字說,學篇章的文氣。
14)如此語、文、文化交織循環,衝破中英文的天花板。
#這就是臺灣雙語的14個製程
【浪漫的主席、本份的商人、嚴謹的老師】 8800音之前,蕭博士是一個浪漫的黨主席。所有音檔都貢獻給臺灣社會。 8800音之後,蕭博士就回歸到一個商人和老師的本份,繼續用心研發、出版、教學。
【內行人知道,但是選擇不說】 中文越好,英文越好。就像棒球打得好,籃球也會打得好,因為體力肌力耐力會互相拉抬。 家裏越有錢,中文會越爛。一開始英文先超車,然後碰到天花板,回頭看中文,已經來不及。最可怕的是,英文也沒說的多好。這個全沒語的問題,昨天就已經開始。
【最悲觀,最樂觀】 孩子的英文很重要,就像吃進肚子的食物很重要。 我們不會讓幼稚園大班的孩子吃太多炸雞,但我們卻讓他們背單字。
「單字太難?那就背簡單一點的cat、dog吧!」彷彿在說,炸雞不好,那就吃小塊一點的炸雞吧。 這個觀念,臺灣社會很多人都聽得懂,但是臺灣社會有多少人聽得進去? 面子問題、銀子問題... 都是難言之隱。 所以蕭博士成立政黨,靠政治的力量來成就這件事。如果大家對臺灣現在的雙語教育真的看清了,就會悲觀到極點,也才會知道,回歸母語就好。回家,就對了。
從孩子的立場出發,了解他們在學外語的路上,會面對的各種關係:親子、師生、人我、小我、大我。
#親子關係
1、父母都是調音師
臺灣每一位父母都會8800音,都可以隨時幫孩子調音,不用花額外的學費,就能得到最基礎的教育。 所有關於調音的資料都在這裡:https://www.facebook.com/MiLingualPalace/posts/846587012779314
2、父母都該擋老師 父母身為調音師的立場,要有道德勇氣,專業判斷,去擋下孩子不應該學的英文。這是愛的考驗。
3、父母都該幫老師 擋下老師原本要給孩子的舊的教學之後,再幫老師擋校長,擋家長,讓他在行政上有後盾。 蕭博士從來沒有說成為雙語國家是一件容易的事。"I never said it's easy. I just promise it's doable."
#師生關係
1、中師先是調音師
2、外師接棒幫中師
3、 學生作品亦為師 參考資料:https://www.facebook.com/MiLingualPalace/posts/851822755589073
#人我關係 臺灣英文教室裡面,同學之間關係有多糟糕? 無心霸凌,卻被霸凌。 所以孩子和同學之間的人我關係,蕭博士歸納成三段:
1、對自己有信心
2、對他人有愛心
3、對愛心有信心
#認識自我
1、用母語認識自我
2、用外語認識自我
3、用雙語認識自我
我們第一次認識自己的時候,是還沒有外語的時候。 有了外語,就有了第二次認識自己的機會。 現在的孩子,是用母語打擊自我、用外語打擊自我、再用雙語否定自我。
從打擊否定自己,變成認識自己,是很重要的過程。
#大我
1、用母語認識信心信任信仰
2、用外語認識信心信任信仰
3、用雙語認識信心信任信仰
信心: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之下,相信可以做到。
信任:任務完成,增加對自己的信心。若雙語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個可以完成的任務,那麼孩子對自己的信心就會爆棚。
信仰:100%的信任,就是信仰。
臺灣孩子的信心正在被集體摧毀。他們學英文,每一個任務都無法完成、無法完成、無法完成。蕭博士的雙母語系統,可以從吐舌頭33開始,一路保護孩子,讓孩子的任務一直達成,直到5000個單字。孩子對英文會先有爆棚的信心,然後可以站起來,了解英文畢竟不是完全沒有例外,然後充滿力量地面對和學習。 「臺灣雙語的推動,我對自己有信心,我信任你們會一起,然後我們變成彼此的信仰。」
信心、信任、信仰 https://www.facebook.com/MiLingualPalace/posts/855838698520812
怎麼處理以上五種關係?
#關係要建立 1、終極共識 2、簡明流程 3、不怕檢討
#關係要維護 1、難言之隱:不能講的事情,不強迫講。 2、成果透明:可以分享的事情,就透明分享。 3、個別咨詢:有難言之隱又不勇敢上台,那就個別咨詢。
#關係要擴大 1、成果發表(個別人) 2、激烈競賽(一群人) 3、經驗分享(輸的人說怎麼輸的,贏的人分享怎麼贏的)
#關係太大之後就要控制風險(拿蕭博士創業為例子) 1、隨時歸零:蕭博士的風險叫做沒有風險,隨時可以歸零,大概就像簽結婚證書同時簽離婚協議書的概念。 2、無懼輸贏:不怕輸,也不要怕贏。臺灣即將在雙語這方面完勝全球。 3、依舊精進:贏了之後再繼續努力,因為我們的終極共識就是不斷超越。
#關係要昇華 1、語文、行為、思維都昇華 什麼是雙語國家?雙行國家?雙思維國家? 就是華語也可以,美語也可以,中文也可以,英文也可以。 就是上課舉手也可以,上課裝死也可以。 就是像西方人樂天開放也可以;像東方人中庸平衡也可以。 最終,希望孩子是個允文允武,也就是一個完整的人。 2、目標、記憶、推理,都不管用。 3、目標就是不斷超越、不要記憶和推理,有了信心做就對。
【I hope:臺灣雙語歌】
I hope這首歌,是「臺灣雙語歌」,是臺灣孩子的起手式。 中文歌詞和英文歌詞,音節數一樣,押韻一樣,中文英文都可以唱。 歌詞,是蕭博士給臺灣孩子從早到晚的十四個提醒:開心起床面對世界、帶著信心上班上學、不怕挑戰也不怕休息、一整天過完回到被窩時,發現原來自己和他人,很和諧的在一起,那種安心的感覺。
I hope that all are glad to be awake. 我說 你該 愉快 離開 棉被 I hope that all are glad to brush their teeth. 我說 你該 愉快 輕揉 牙隙 I hope that all are glad to eat away. 我說 你該 愉快 津津 有味 I hope that all will not go back to sleep. 我說 你該 保持 這般 清醒
I hope that none are sad to go and learn. 我說 別讓 悲傷 陪你 出門 I hope that none are sad to go to work. 我說 別讓 悲傷 陪你 幹活兒 I hope that none are sad to work to earn. 我說 別讓 悲傷 陪你 出征 I hope that none are sad that things don’t work. 我說 只要 轉彎 困境 通了
I hope we’re not afraid to stop and rest. 我說 你該 無畏 放下 不追 I hope we’re not afraid to stop and play. 我說 你該 無畏 放鬆 耍廢 I hope we’re not afraid to take our test. 我說 你該 無畏 面對 境界 I hope we’re not afraid to cry and pray. 我說 你該 無畏 禱告 流淚
I hope the world’s allowed to lay and sleep. 我願 你我 回到 棉被 夢裡 I hope the world is all a family. 我願 眾生 地球 沒有 距離
(筆記結束)
128019 第四堂課:關係 2020-12-15 09:59:32 113281 Irene MsgArticle ---
ZC1283261
ZC886651,ZC287860,ZC1283261
5
1
總覽
0
91
Irene
0
0
/main/wdb2/images/1x1.gif
#PageCtrl { font-family:sө; text-align:center; }
#PageCtrl a { color:#666666; }
#PageCtrl a:hover { color:#ff6622; }
#PageCtrl .PageBtn { margin-left:3px; margin-right:3px; }
#PageCtrl .OtherPage {}
#PageCtrl .ThisPage { color:#000000; font-weight:bold; }
#PageCtrl .RecCount { font-weight:bo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