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姜專欄 ─

韻與律 - 從「小」培養語言的審美

姜姜   2021-11-24   707732

談到文盲的定義,大多會是對於某人不認識字的說法。而錢鐘書先生在《釋文盲》一文裡提到對「盲」的象徵則更加有趣卻也嚴謹,指的是欠缺美感,對於文藝作品缺乏欣賞能力。這一篇側寫,我想用這樣比較少被人思考的角度做為切入點,來記錄這一堂蕭博士陪伴孩子累積語感鑑賞能力的過程。

一、格律

I am, I am, I’m 用心.
You are, You are, You’re 感恩.
She is, She is, She’s 幸運.
He is, He is, He’s 認真.

它代表的意義,對於孩子而言可能並沒有像我上一篇所述,自導自演的成為一部激勵人心的小劇本,畢竟會著在文字相上的,多是對文字有過多揣測的大人,更多被孩子留下來的,是規律的節奏:

I’m + “ X X “,某個兩拍的聲音、
You’re + “ X X “,某個兩拍的聲音、
She’s + “ X X “,某個兩拍的聲音、
He’s + “ X X “,某個兩拍的聲音。

在課堂上,孩子們一直先發制人的對老師玩「老師說」的遊戲,不論老師說什麼,孩子照單全收,諸如:發語詞、開始,和你們好無聊。兒童班的上課氛圍,模仿遊戲也不失為一種練習語感的樂趣。

老師把:「用心、感恩、幸運、認真」換成「無聊」和「透頂」:

I’m + 無聊、You’re +無聊、She’s + 透頂、He’s +透頂。

這樣的變化在語感上沒有難倒任何一位孩子。只是,當二個字換作一個字、一拍變成兩拍的時候,就會發現某些猶豫的聲音零零散散的落下。

I’m 鼠.
You’re 牛.
She’s 虎.
He’s 兔.

我想,孩子們夠大了,不會不懂這些字的意思、也不是不會唸這個聲音,只是唸起來和習慣不一樣,所以怪怪的。我想,孩子們的年紀也沒那麼大,可以用大腦去強迫自己在幾秒內去習慣一個和自己平時不同表達方式。

當老師把一個字換成兩個字,鼠換成老鼠、牛換成乳牛、虎換成老虎、兔換成兔子,語感的習慣又順利的帶著孩子們完成一輪又一輪的練習。若不是親眼所見,習慣用邏輯分析整理的、已經長大的大人,不容易理解格律對於用聲音學習語文的自在,以及選擇不用重覆的習慣學習語文的壓迫感。

二、押韻

要對孩子解釋何謂押韻,效益恐怕會如同外頭下著大雨,手裡拿著報紙頂在頭上奔跑的心情,只有那顆心是熱的。

蕭博士選了一個唸得很準、又認真的小女生,讓孩子講一個自己喜歡的形容詞,可以命令博士把它寫在白板上;她說的是「漂亮」,博士寫的是Pretty 。不是說可以命令老師寫字嗎?孩子高高興興的認為可以命令老師做事了!看來這一輪的「老師說」孩子們不知不覺的又輸 了。

老師淡淡的講了一次這個英文單字翻成中文意思的蒼白,開始帶全班熟悉這個聲音,從基本款的磨擦音到進階版的彈舌音,慢速分解動作示範:
I’m pretty.
You’ pretty.
She’s pretty.
He’s pretty.

之後三個依序抵達的形容詞,不論孩子說的是什麼,都可以落腳在押韻的英文單字上,分別是:Sleepy. Hungry 和 Ugly ,雙音節並且押尾韻。

擅於分析歸納的大人們有發現嗎?
前兩堂課使用的四個形容詞:「用心、感恩、幸運、認真」其實也是雙音節並且押尾韻。

用中文語感延伸到英文語感,這群孩子在短時間之內應該不容易體會自己在耳朵和聲音上得到怎樣的累積,因為累積,是時間的動詞,急不得。老師不解釋怎麼押韻、何謂押韻,直接寫好劇本,陪著孩子一遍再一遍。寫到這裡,我紮實得感受到他對孩子的心是溫熱的。

三、語境

四個主詞加上四個形容詞,可以演變出十六句短短的話,要怎麼延伸出語境?And 和 But 的出現,考驗孩子的中文能力;沒錯,是中文能力,不是And和But兩個單字的中文翻譯。

蕭博士選了兩個形容詞說:
I’m sleepy.
I’m hungry.
你們把它合起來:I’m sleepy and hungry.

問孩子會怎麼表達這句話?
句子從最長收斂變短,孩子們在腦力激盪:
我很想睡,我也很餓。
我很想睡,我也餓。
我想睡也餓。
我愛睏和餓。
我睏又餓。

換另一個練習,不同的主詞和形容詞搭配,
She’s pretty and ugly. 中文怎麼表達:
孩子說:她很漂亮也很醜陋。

老師問:又漂亮又醜,是什麼醜?孩子們都在想是什麼醜,全班突然安靜下來,應該是腦力激盪的最佳呈現。

在這樣不斷交叉換字的練習之前,老師特別提醒「And」這個字的發音,And要唸【ㄋ~ ㄉ“】,不唸 【 ㄝㄚㄋ~ㄉ“】,說這樣對聽力和口語有幫助。我認為這句話是講給大人講的,起碼也是年紀夠大、累積夠多的孩子才會懂。當下只見孩子們沒有意見的照做不誤、發音完美。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這個聲音在童謠裡早就出現過好多好多好多次,彼此熟得很。

But的讀音則沒有意外的讀作輕聲【ㄅㄜㄊ“】,有了And和But的相互輝映,以及中文能力的腦力激盪,出現了一句又一句有童趣的句子:

He’s sleepy and hungry.
他又睏又餓。

She’s pretty but hungry.
她雖然很漂亮,但是肚子很餓。

I’m pretty and sleep and hungry and ugly.
我漂亮又愛睏,肚子餓還醜陋。

四、觀後感

用中文拉把英文的第一步,應該是放下對於英文簡單,或英文很難的既有成見。會認為很簡單,多來自於眼下單字我有沒有背過它的中文意思。而這樣很可能就背離了蕭博士所說「中文有多好,英文就有多好」的概念。

以這堂課而言,多數人覺得句子難不難的判斷在於這四個形容詞:Pretty. Sleepy. Hungry和Ugly 有沒有背過、詞性對不對,而少去思考 And 和 But 這兩個簡單的字,還有沒有什麼其他的意思。

孩子對 「And」 的腦力激盪,我們也可以問問自己,除了課堂上用的:「還、又、也」,還有什麼替換的字?「依舊、仍然、甚至⋯⋯」是不是也都適用呢?

在中文用字遣詞著墨得深,無形之中增加文字上的欣賞能力,習慣這樣的模式看待文字,對於在英文溝通上的理解,用字、語氣和情緒的表達都會有直接的反饋。

有幸活在這個時代,我們的孩子都不是文盲,蕭博士在陪伴、培養、栽培的是孩子對中英文的欣賞能力。反觀成年後的我們也都是識字人,要放掉的反而是對文字固有的依賴,拿掉用文字累積而成的自我價值,才能找到意外的喜悅。


2021-12-22   姜姜   768440

比追求知識更重要的事

今天的蕭博士很嚴肅。起碼,在還沒有出現某個小朋友天真靦腆的笑容之前,他講話比之前大聲,也沒有笑,而且會問不守規距的小孩:「為什麼?」然後在小孩認錯後說:「好,這樣很乖。」有點像機器人。

- 姜姜專欄
2021-12-15   姜姜   747949

聽力測驗,這樣也行

若我們曾經走進坊間的安親班,學生放學後的書包和脫下的外套,成堆的被擠放在某個角落或書櫃上是被視為理所當然。書包上的小吊飾,其中一個功能就是能在眾多書包中,拎出自己的那個包。當回到家,我們總會先脫下腳上的鞋,除了怕髒,更因為脫了鞋子的感覺比較舒服自在,才是回到家裡。

- 姜姜專欄
2021-12-01   姜姜   711888

道地的鼻化音要這樣學

長大以後,我才懂得欣賞一本書的襯頁和扉頁,那裡藏著一些小心思,比起封面背後的作者和出版品訊息,更貼近作者。尤其是當了媽媽,更注意到很多精裝的兒童繪本裡,襯頁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像一個擺渡者,讓小小讀者在視覺和心理上都有空間先梳理一下,準備開始一趟新的旅程。

- 姜姜專欄
2021-11-17   姜姜   849811

對話,要這樣學

「語言是一種習慣,肌肉的習慣、耳朵和嘴巴的習慣、聽力和口說的習慣。學語言要用耳朵學,可惜臺灣的教育讓孩子用眼睛學、從文法上學。這樣不是不行只是多走冤枉路,但是,一開始看起來很快。」蕭博士說。

- 姜姜專欄
2021-11-10   姜姜   782179

文法這麼學

最近很紅的字眼Metaverse,一時之間成為熱門話題,當然也包括有人討論元宇宙的元,是一元兩元、利字當頭的元。 不過這一堂蕭博士的課,我確實經歷了從此刻窺探未來的過程。 無窮大,無法用數量多寡定義,那為什麼我們看待事情的回報總是用效率在衡準? 如果人心不可能停止追求,我們該問的是有什麼比追求效率之外,更值得追求的?或者,靠的不是追求,而是放下,選擇相信有一種無窮大的力量,是超出我控制範圍的。

- 姜姜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