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14篇
愛是渴靈 Ice Cream
實似集的最後一篇—14集,老師以啟蒙為圓心,If you judge people, you have no time to love them. 為半徑,畫出雙語的語、文、文化的圓滿。
夢享家 Dream-sharer
在這個「我手寫我口」的年代,大部分人的書寫已經不太講究了,想必不是當初推動白話文運動的本意;然而可以被語文打動的心卻沒有改變,因為人人有夢、有想法;可能有些說不出口、有些做不到。然而有些人「敢想、會做、又能說」,字字出於非凡的體會和觀察。有幸我們仍能藉由一些有力量的文字和思想,為心中的黑暗點亮一盞微黃。
外語母語化 Language Culture
您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提筆寫英文句子時,總是出現一些需要查字典才會安心的單字;查了以後也不是很確定放在句子裡面文法對不對?為什麼呢?很粗糙的看,是因為平常很少用那個字,所以不知道怎麼用才對;但更進一步去想,是因為不懂得怎麼「換句話說」,如果中文的邏輯夠強,什麼理由一定要用「那個英文單字」才能表達呢?
有教無類 Faith. Love. Hope
雙母語學殿的教育宗旨其中很動人的一部分,是要拉近城鄉教育的差距;用臺灣人自己的母語來創造學習外語的環境,無關家庭背景,學習的門檻不再需要抬頭高攀,反而是能撐起這塊土地所有孩子們初初接觸外語的自信,也平衡一些學習上該有的尊師重道。
外語學習.至少篇章 I Want More...
在臺灣的英語教育裡,背單字是最基礎的單位,因為沒有單字就沒有句子、沒有句子就不能對話,而能夠對話是英文好的指標。這一連串看似合理的學習邏輯陪伴著您我,甚至是您我的孩子走了幾十年。 我們的英文,好到哪兒去啦?
Do-Re-Mi. Doe, Ray, Me
您有想過什麼是「音樂無國界」這句話的意思嗎?臺灣人聽到的音階和美國人聽到的音階,在樂譜的理解上是相同的,被演奏出來的音階也是相同的。然而當音階被文字化,Do-Ra-Mi似乎就變成不是每個臺灣人都能理解的文字,區別就出現了;臺灣人和美國人的區別、學音樂的孩子和沒學音樂孩子的區別。
臺翻英--花若離枝(下)
翻譯很難,在課堂上是單字和文法的大車拚,背多分,我每次都會想到蔣公在河邊看小魚逆流而上、力爭上游的故事。在這集「花若離枝」後半段的翻譯,卻竟然看懂了翻譯文字的張力,和聞到身上多了一點文化的書卷氣。
臺翻英--花若離枝(上)
繼實似集4的中英翻譯之後,這篇要講的是臺語翻英語,蕭博士從中文的字音、字形、字義,運用不同的文字修詞技巧,翻出與原曲無違和感的英「語」(語,這個字的部首有言部,表示「張口伸舌講話的樣子」),在看文章的同時不妨開口唱,會明白的。
中西文化的交集
學習語文,從文化下手何嘗不是既高端又有效率?而文化的呈現方式,「文字」是具有個人色彩也最被大眾流傳及保留的方式。 如果你覺得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英文古早味看不懂,坊間有不少人翻成大白話的情詩,雖然動人卻也少了自己的想像空間,這篇實似集裡,蕭博士用中國文學的優雅內斂與之呼應!是非常適合配一杯黑咖啡的情緒。
流行的雋永
轉眼,實似(14)集已經第五期了;我選擇的素材是過去大家都聽說過或找得到的我們的流行歌曲,手法是現在大家都沒聽說過也找不到的我的原創翻譯,目的是未來大家都應該要聽說也應該要找得到的雙母語這個概念。
翻易 Chanselation
本集就談翻譯(This, is translation month.) 翻譯就是番(外來的)譯;也是翻(過來)的異;更是翻易(改變的易;可不是簡單的易); 當然也能是上述的任一排列組合。
再見離別 Hello . Goodbye
美語的“H”的吐氣聲音,被用來放在最原始發聲打招呼的話語;而“H”所相對應的國語發音是ㄏ,也被用來大量使用在跟發聲有關的字眼裡: 呼、喊、喚、(吆)喝、嗨、哼、吼。
越過那瑞播 Over the Rainbow
學「外語」就是先在學習的心理基礎上,硬生生築起一道高牆:將欲學之「語」,隔在牆「外」,然後再近乎瘋狂地猜測、推理、甚或無中生有地發明許多打破高牆的方法。
做人要大氣
本欄名為《實似集》:有著十四個小單元,方便閱讀、消化、分享;每個小單元都會秉持著「實似」的精神-或許糾正一些似是而非的語文學習迷思,或許分享一些似非實是的語文學習絕招。
營業時間: 星期一〜五09:00-18:00 100 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68號15樓之2
營業時間: 星期一三四五13:30〜20:30| 星期六日9:30〜18:00 106 臺北市大安區溫州街22巷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