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姜專欄 ─

道地的鼻化音要這樣學

姜姜   2021-12-01   720640

長大以後,我才懂得欣賞一本書的襯頁和扉頁,那裡藏著一些小心思,比起封面背後的作者和出版品訊息,更貼近作者。尤其是當了媽媽,更注意到很多精裝的兒童繪本裡,襯頁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像一個擺渡者,讓小小讀者在視覺和心理上都有空間先梳理一下,準備開始一趟新的旅程。

‧開始閱讀一本書
這一堂兒童班的教材是甫出版的《雙母語調音字典—一聽道地 1000字》(MI Safe & Sound Dictionary),一本硬板精裝書。

蕭博士帶著孩子從封面最上方的第一行開始讀、從MI Safe & Sound Dictionary 有幾個音節,到聲調怎麼哼,到反覆熟讀一遍二遍三遍……、從封面的顏色,到安迪哥拿點讀筆的姿勢,到封面底下的雙母語Logo是兩個「又」,這樣花了30分鐘。

看完了封面沒有直接打開書,反而是翻到封底研究出版商:實似文化和它的商標設計,連ISBN和條碼都唸了一遍,最後才翻回正面,打開硬板書才有的蝴蝶頁,是淡藍色的,再輕輕翻到目錄。

這輩子,有沒有人帶您用這樣的步驟打開一本書?它看起來有點平淡冗長,知識性不足,實則意義非凡。

這個閱讀的步驟,與美國哲學家莫提默.艾德勒 (Mortimer J. Adler) 和 查理.范多倫 (Charles Van Doren) 所著、被譽為閱讀界聖經的 《如何閱讀一本書》(How to Read a Book)裡所述如何找到有價值的書的略讀方法是相同的。在很多大人還沒來得及翻開這本書之前,孩子們已經先實際操作過一遍,什麼是略讀。

以後會有更多人,站在書店翻書時,會用這樣的方式找到自己喜歡的書,而不是直接看內文。如果,以後還有實體書店。

只不過,博士多著墨了那條書籤繩。

他讓孩子把緞帶拉出來垂掛在書本外,再請孩子把書放在頭上當作是學士帽:「當有一天老師幫你把繩子從右邊換到左邊,就叫撥穗。稻穗的穗。」孩子問:「可以吃嗎?」

大人沒有機會經歷過的撥穗禮,孩子們今天先見習。

蕭博士對這群小學生撒下的文化種子,看起來總是那麼不經意,孩子總是邊笑邊種在心田裡。

. 奇蹟,是因為累積

對於中低年級的孩子來說,不一定能讀懂目錄上分類的意義,所以調音雙典的目錄也用顏色編;今天上課內容是藍色,第三章道地的鼻化音。這個是臺灣體制幾乎沒有教,但外國人很常用的聲音。

學校沒有教,所以很難嗎?一點也不,至少對這20個已經能掌握8800音的孩子來說,在第七個單字之後,開啟雙向自動轉換模式。

相對難的,反而是沒有教過的中文字。

蕭博士帶著孩子從176頁的第一個字開始唸、小孩複誦:




孩子順著聲音的重複性,建構出鼻化音的連結性,除了176頁,也順便把隔壁的177頁和178頁一起唸完了。

聽起來很神奇,對吧?全班就這樣會唸鼻化音了。

我們會以為,孩子是靠看雙母語注音唸的吧?答案可能只對了一半。

我的觀察,較大的孩子,對於雙母語注音駕輕就熟,用眼睛輸入,嘴巴輸出、耳朵再去聽正確性。較小的孩子,還不能馬上把文字轉換成聲音,則是「完全」是用耳朵聽同學的聲音,然後嘴巴模仿,眼睛跟讀,再去聽差異性。

這是個令人興奮的發現!


沒有在管學校有沒有教,沒有在管外國人常不常用。在他們聽起來,就是同樣的聲音。

這是聽說能力的一大躍進。

這個大人學了一輩子英文沒搞定的聲音,孩子花三分鐘轉換完成。
這個成效,是孩子用上萬個聲音累積、模仿出來的成果。

蕭博士總是說要先用聲音學語文,不要用眼睛分析。
若是用眼睛看這些單字,同樣的聲音有各樣的拼法,~tain、~tain、~ten、~tin、~tten……都發相同的聲音,哪個人不會背單字背到心累。

‧屬於雙母語的高級幽默

在內文開始前的扉頁裡,有作者的小心思,是屬於雙母語的高級幽默。

饅頭人和豆腐人在講電話:「bye!」「 嗯。」
猜得出來它們說的是什麼嗎?
若這堂課您有跟著步調,用聲音學,而不用眼睛學,應該可以猜出書上畫的是哪位大人物。

答案:現任美國總統 Joe Biden.

‧聰明,是不斷的努力

課堂間,因為孩子都太厲害了,老師出的題目考不倒他們,索性讓孩子去猜老師要出什麼題目。最後出線的孩子終於猜對了,是因為她把今天唸的三頁內容全部都唸了一遍。

老師說:最聰明的方法,也就是最努力的方法,全部唸一遍。 下課。

ㄙㄨㄚˋ。



2021-12-29   姜姜   878195

「很有將」與翻譯藝術

今天這堂課講給小學生聽的翻譯課,蕭博士用「很有將」的鷹架,架構文意中的起承轉合,孩子們依照自己的年齡、對中英文理解的程度展開翻譯。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思想,正好跳脫字譯的狹隘,貼近句譯的動人。刻意挑選使用簡單的單字,也就減輕了孩子對英文文字理解上的難度,平添中文舉一反三的樂趣。

- 姜姜專欄
2021-12-22   姜姜   775564

比追求知識更重要的事

今天的蕭博士很嚴肅。起碼,在還沒有出現某個小朋友天真靦腆的笑容之前,他講話比之前大聲,也沒有笑,而且會問不守規距的小孩:「為什麼?」然後在小孩認錯後說:「好,這樣很乖。」有點像機器人。

- 姜姜專欄
2021-12-15   姜姜   756080

聽力測驗,這樣也行

若我們曾經走進坊間的安親班,學生放學後的書包和脫下的外套,成堆的被擠放在某個角落或書櫃上是被視為理所當然。書包上的小吊飾,其中一個功能就是能在眾多書包中,拎出自己的那個包。當回到家,我們總會先脫下腳上的鞋,除了怕髒,更因為脫了鞋子的感覺比較舒服自在,才是回到家裡。

- 姜姜專欄
2021-11-24   姜姜   731661

韻與律 - 從「小」培養語言的審美

談到文盲的定義,大多會是對於某人不認識字的說法。而錢鐘書先生在《釋文盲》一文裡提到對「盲」的象徵則更加有趣卻也嚴謹,指的是欠缺美感,對於文藝作品缺乏欣賞能力。這一篇側寫,我想用這樣比較少被人思考的角度做為切入點,來記錄這一堂蕭博士陪伴孩子累積語感鑑賞能力的過程。

- 姜姜專欄
2021-11-17   姜姜   928375

對話,要這樣學

「語言是一種習慣,肌肉的習慣、耳朵和嘴巴的習慣、聽力和口說的習慣。學語言要用耳朵學,可惜臺灣的教育讓孩子用眼睛學、從文法上學。這樣不是不行只是多走冤枉路,但是,一開始看起來很快。」蕭博士說。

- 姜姜專欄
2021-11-10   姜姜   867138

文法這麼學

最近很紅的字眼Metaverse,一時之間成為熱門話題,當然也包括有人討論元宇宙的元,是一元兩元、利字當頭的元。 不過這一堂蕭博士的課,我確實經歷了從此刻窺探未來的過程。 無窮大,無法用數量多寡定義,那為什麼我們看待事情的回報總是用效率在衡準? 如果人心不可能停止追求,我們該問的是有什麼比追求效率之外,更值得追求的?或者,靠的不是追求,而是放下,選擇相信有一種無窮大的力量,是超出我控制範圍的。

- 姜姜專欄